利他的结果就是利己,那些不带功利心的付出,最后都会通过某种形式加倍返还。

2018年,作家周岭在公众号开通了问答专栏,免费向读者提供成长咨询服务。很多读者都不敢相信他愿意花时间帮助他们,而且不收取任何费用,以致很多人在咨询结束后都忍不住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你愿意花时间无条件地为一个陌生人答疑解惑呢?”
的确,一开始周岭也不确定这样做是不是自讨苦吃,但他坚持认为只要是有利于读者成长和改变的事,就值得投入精力去做。
事后证明这个选择是对的,甚至可以说,这是那一年他在写作方面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因为表面上看是他在单方面付出,实际上受益最大的人是他自己。

通过一对一的交流,周岭竟无意中拥有了大量接触困惑样本的机会,掌握了大家在成长路上的第一手真实需求。这直接打破了自己闭门造车的学习状态,使所学的理论和最真实的需求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所以后来他写的文章常常能在保持理论高度的同时击中读者的痛点,还能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另外,持续的问答也提高了周岭解决实际问题和复杂问题的能力。
人们不愿意践行利他观念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误把牺牲和讨好当成利他,以致得到的反馈和体验极其不好。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无原则地对他人好或是有目的地付出,比如亲子关系中的溺爱、情侣关系中的讨好都是如此。
这样的认识是不准确的,事实上,利他的正确姿势不是无端付出,而是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我们需要通过自身的能力或价值去影响他人、服务他人,而不是试图用某种条件去取悦或控制他人。
所以,利他不是盲目地牺牲自己,也不是刻意地讨好他人。正如父母在保护孩子人身安全的同时,也要不断修炼自己,给孩子做好榜样,这才是真正的爱;情侣在关爱对方的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用自身的优秀去带动对方同步成长,这才是健康的爱。

这一道理放在其他事情上也是一样的,我们既要有利他之心,也要有利他之力,二者缺一不可。
虽然毋庸置疑,利他是最好的人生信念,不过大部分人还有一个顾虑,就是担心自己不可能成为一个毫无私心的人:“如果不小心回到了利己的状态或暂时达不到利他的层次,那自己就成了表里不一的人,这样会让人看不起。”
关于这一点,我们其实完全不用担心,因为利他与利己原本就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关系。毕竟利己是人的本性,而利他是一种超越,我们不需要在拥有一个的同时将另一个消灭,我们可以兼而有之。
更好的成长者不会刻意抹杀自己的本性,而会主动接纳它,因为只有接纳了利己,我们才能坦然地向它告别。回避和自我欺骗只会削弱我们的力量。
所以,即使暂时做不到也没关系,坦然接受就好了,重要的是做真实的自己。只要你心中埋下了利他的种子,剩下的就交给时间,让它自己生根发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用积极的思考和行动去“施肥浇水”,但不要急于求成。

不要纠结于自己能不能真正做到利他,哪怕暂时退却也无妨。重要的是,我们一直在利他的道路上前进,从未放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