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茶通古今(六十六)被遗忘的煮茶时光—唐代煮茶|亿仝茶业

茶通古今(六十六)被遗忘的煮茶时光—唐代煮茶|亿仝茶业

作者: 茶里小乾坤 | 来源:发表于2018-04-28 15:54 被阅读29次

所谓煮茶法,是指茶放在水中烹煮而饮。

唐代以前没有制茶法,从魏晋南北朝一直到初唐,

人们主要是将茶树的叶子采摘下来直接煮成羹汤来饮用,

饮茶就像今天喝蔬茶汤,吴人称此为“茗粥”。

明清至今,煮茶法始终主要是在少数民族中流传使用。

煮茶法,是指茶入水烹煮而饮。

首先开始煮水,以精选佳水置釜中,以炭火烧开。

但不能全沸,加入茶末,茶与水交融,

二沸时出现沫饽,沫为细小茶花,饽为大花,皆为茶之精华。

此时将沫饽杓出,置熟盂之中,以备用。

继续烧煮,茶与水进一步融合,波滚浪涌,称为三沸。

此时将二沸时盛出之沫饽浇烹茶的水与茶,视人数多寡而严格量入。

茶汤煮好,均匀的斟入各人碗中,包含雨露均施,同分甘苦之意。

直接将茶放在釜中熟煮,是中国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饮茶法。

直到唐代,饮茶开始由粗放走向精致,

茶艺展现出新的生命力,在中国历史上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除茶圣陆羽与其所著作的茶经,最为后人所知之外,卢同、皎然等也是非常有名的。 

唐代饮茶以末茶为主,将茶叶研磨成末状再冲泡,

将茶末置于热水同煮后,开始讲究泡茶方式与顺序,也开始重视周边器具、环境与用水。

“茶”没有酒的浓烈,水的平淡,自有其独特的芳香与甘醇。

尽管潮起潮落、物换星移,千百年来中国人对茶的喜爱,却是历久弥新,茶香处处。

唐代,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不可一日无茶”,出现现茶馆、茶会,提倡客来应敬茶。

唐代人讲究煮茶,首先是要制作茶饼,当时已经细分为七道工序—采拍、焙、穿、封。

而具体的做法是:采摘新鲜的茶叶,放入甑釜中蒸,

然后把蒸将其拍制成团饼,以炭火焙干后,再用竹篾穿起来封存。

  煮茶的时候,要把团饼茶拿出来,放在火上炙烤片刻,

然后将其放入茶臼或茶碾中碾成茶末,再筛过后,符合标准的茶末放在茶盒中备用。

正是在这种茶道的兴起中,唐代产生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著作——陆羽的《茶经》。

而陆羽又通过理论总结,尤其是在“四之器”、“五五之煮”和“六之饮”中,

列出了一系列工具,制定了一整套程序,

使得饮者从煎到饮的过程中,进入澄心静虑、怡情悦性的一种境界,

从而使喝茶从解渴式的粗放型 饮法向慢啜细煎的品饮型饮法过渡,成为一种高雅的艺术活动。

茶是中国的“国饮”,自神农尝百草时开始饮茶,

千百年来,茶经历了从药用到饮用,从煮茶到煎茶,再到如今的泡茶的过程,

茶对中华的文化的滋润远非我们如今见到的景象。

相关文章

  • 茶通古今(六十六)被遗忘的煮茶时光—唐代煮茶|亿仝茶业

    所谓煮茶法,是指茶放在水中烹煮而饮。 唐代以前没有制茶法,从魏晋南北朝一直到初唐, 人们主要是将茶树的叶子采摘下来...

  • “頤衍一品”习茶之煮茶

    “頤衍一品”习茶之煮茶 煮茶三步曲 煮茶的历史 煮茶的器皿 煮茶的水温 煮茶是具有哲学之美 体验生活的意义 安心的...

  • 茶通古今(一)——茶之源|億仝茶业

    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一代又一代的茶人不断提升制茶工艺,积累品茶经验,丰富茶文化内涵。 自古以来...

  • 唐代茶 知识清单

    关键词:煮茶、煎茶 1、唐代的名茶,据唐代陆羽《茶经》和唐代李肇《国史补》等历史资料记载,唐代名茶计有50余种,大...

  • 唐宋饮茶法丨茶法

    唐代人们如何饮茶 唐代茶的饮法是煮茶即烹茶、煎茶。根据陆羽《茶经》记载,唐代茶叶生产过程是"采之,蒸之,捣之,拍之...

  • 唐代饮茶法丨茶法

    唐代人们如何饮茶 唐代茶的饮法是煮茶即烹茶、煎茶。根据陆羽《茶经》记载,唐代茶叶生产过程是“采之,蒸之,捣之,拍之...

  • 时光煮茶

    一壶清茶,一曲沉香,一念洗心; 忘记过去,忘记伤痛,忘记怨恨; 时光荏苒,粗茶淡饭,安暖自若。

  • 时光煮茶

    秋走冬来,天气越来越冷,似乎心绪也愈来愈慵懒。阴沉沉的天,像是在心间涂抹上一层忧郁的灰色,任你怎么调节也开...

  • 时光煮茶

    秋高气爽的天金桂飘香,云淡风清。 院中蓝雪花从五月次第开至九月,移栽的紫苏生机勃勃呈现出秋实...

  • 时光煮茶…

    新年伊始,正逢众茶友沉浸在辞旧迎新之际,老师开年老茶品鉴会,又拉开帷幕。 据透,此次品鉴的老茶,定位为某地茶中的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茶通古今(六十六)被遗忘的煮茶时光—唐代煮茶|亿仝茶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weg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