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斑管
毛笔。以斑竹为杆,故称斑管。《怀素上人草书歌》:“铜瓶锡杖倚闲庭,斑管秋毫多逸意。”元 白朴《阳春曲•题情》:“轻拈斑管书心事,细折银笺写恨词。”元 汤舜民《一枝花•春思》:“闲拈斑管学张草,静对黄花诵楚骚。”元 汪元亨《雁儿落过得胜令•归隐》:“风月供斑管,烟霞拥翠裾。”
2.宝管
毛笔的雅称。《孽海花》第四回:“磨香黑,润宝管,行行写定。”
3.宝帚
毛笔的异称。宋 陶谷《清异录•宝帚》:“伪唐宜春王从谦喜书札,用宣城诸葛笔,号为‘翘轩宝帚’,士人往往呼为‘宝帚’。”
4.宝相枝
毛笔名。宋 陶谷《清异录•宝相枝》:“开平二年,赐宰相张文蔚、杨涉、薛贻(矩)宝相枝各二十,龙鳞月砚各一。宝相枝,斑竹笔管也,花点匀密,纹如兔毫。”
5.彩毫
画笔;彩笔。亦指绚丽的文笔。唐 羊士谔《忆江南旧游二首》:“曲水三春弄彩毫,樟亭八月又观涛。”唐 温庭筠《塞寒行》:“彩毫一画竟何荣,空使青楼泪成血。”宋 晏殊《胡捣练》:“谁把彩毫描得,免恁轻抛掷。”宋 傅察《和鲍守次韵林德祖十四首》:“银钩落纸彩毫轻,醉写新诗入禁亭。”犹彩笔。唐 黄滔《喜侯舍人蜀中新命》:“五色彩毫裁凤诏,九重天子豁龙颜。”
6.昌化
笔神名,因以代笔。《嫏嬛记》卷上引宋 无名氏《致虚杂俎》:“笔神曰佩阿,研神曰淬妃,墨神曰回氐,纸神曰尚卿,笔神又曰昌化。”宋 胡仲弓《将乐县》:“山如昌化到,水似弋阳溪。”
7.翠管
指毛笔。唐 李远《观廉女真葬》:“玉窗抛翠管,轻袖掩银鸾。”宋 柳永《凤衔杯》:“想初襞苔牋,旋挥翠管红窗畔。”明 孙柚《琴心记•家门始终》:“全凭翠管,巧将一段春织,风流写入宫商调。”宋 张纲《浣溪沙》:“腊日银罂翠管新。潘舆迎腊庆生辰。卷帘花簇锦堂春。”
8.寸管
指笔。南朝 江淹《萧骠骑让太尉增封表》:“具烦寸管,备黩尺史,旷旬浃景,祈指遂宜。”唐 鲍溶《秋怀》:“恩荣不可恃,天道归寸管。”宋 王安石《再用前韵寄蔡天启》:“侯方习篆籀,寸管静尝擪。”清 林则徐《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本经史而为词章,盍展长才于寸管?”
9.寸翰
毛笔的代称。三国 曹植《薤露行》:“骋我径寸翰,流藻重华芳。”
10.寸毫
毛笔的代称。唐 陆龟蒙《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文兮乏寸毫,武也无尺铁。平生所韬蓄,到死不开豁。”宋 陆游《草书歌》:“心空万象提寸毫,睥睨醉僧窥长史。”宋 张继先《书龙变轩事乃成颂白青城道伯》:“时时操寸毫,节篆数囊录。”
11.管城侯
即管城子。宋 张耒《送李公辅赴宰宣城》:“抱椠石渠无所欲,劳君时致管城侯。”元 朱德润《赠笺纸吕生》:“莫问杀青千古事,漆书应让管城侯。”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祭书神文》:“君之来兮毋徐徐,君友漆妃兮管城侯。”
12.管城子
谓笔。唐 韩愈《毛颖传》:“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侯管城,号曰管城子。笔为蒙恬所造,故称。”后因以“管城子”为笔的别称。宋 黄庭坚《戏呈孔毅父》:“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宋 蔡绦《铁围山丛谈》:“宣州诸葛氏素工管城子,自右军以来,世其业。”明 徐渭《景贤祠上梁文》:“独立敢言,管城子有万夫不当之勇;疾书妙契,指南针定千古未决之疑。”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阿咸从我十日游,遇管城子于虎邱,有笔可橐不可投,簪笔致身公与侯。”
13.毫管
指毛笔。唐 徐寅唐《梦》:“月落灯前闭北堂,神魂交入杳冥乡。文通毫管醒来异,武帝衡芜觉后香。”唐 陆龟蒙《纪梦游甘露寺》:“云涛触风望,毫管和烟搦。聊记梦中游,留之问禅客。”
14.毫素
谓笔。晋 陆机《文赋》:“纷威蕤以馺沓,唯毫素之所拟。”李善 注:“毫,笔也……书缣曰素。”宋 秦观《陈用之学士挽词》:“愿写此情歌挽者,泪霑毫素不成篇。”唐 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画师亦无数,好手不可遇。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