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钱大江
我听父亲说过这建筑工地上的吊塔能自己把自己增高,我问他怎么个增法,他却一下子答不上来。估计他肯定是看过的,不过可能是在离工地较远的地方看的,所以也没有看出个所以然来。我倒是一直把这个疑问记在心里,总想找个机会一探究竟。
碰巧这几天我家窗前的明珠幼儿园开工了,在气泵一天到晚的轰鸣声中,吊塔也开始安装了。于是我在阳台和房间窗前认认真真地看了吊塔是怎样从蓝色的底架上一节一节地把自己升高到与山顶齐平的半空中。它先是在吊机的帮助下,在底架上安装了自己的头脑吊舱和一长一短侧平举的双手吊臂。然后在底架的四周外又安装了一个橘红色的平台,工人在那平台上是能走动和工作的。

在平台外面还安装有两根伸出去的蓝色轨道,像是谁急匆匆从厕所跑进教室,还来不及或是忘了将皮带头塞进裤襻,直直地露在衬衫外面。这种事我是经常做的,有时还忘了扣前门,要兆飞还是碧群提醒我,建忠是不会管的,他巴不得我出洋相。一切准备到位,吊舱里的那位驾驶员师傅先是用长的那只手臂将一截同是橘红色的塔架吊起来,待吊起的搭架高低调试到与那蓝色轨道相平后,再慢慢地将它拉拢到轨道边。这时两个带着安全帽的工人各自站在一条铁轨上把塔架平稳地放入轨道。

与此同时,驾驶员师傅也已启动链有两条钢索的马达将架子在外圈的支撑下把自己降低了,降低到刚好与轨道一样平的时候,那两个工人便动作麻利迅速地将轨道上的架子推入塔架,然后在架子的四个角上锲上螺杆螺丝。他们的动作让我想起了在麻小的那排小便池,因为人太多位子不够宽,所以有时候要等到上课铃快响了才轮到自己,所以动作不快也得快,特别是像我这样老实守纪律的同学。那两个员工动作也是同样迅速熟练,但肯定比我要从容得多了。就这样,吊塔一段一段地把自己升到了可能它自己都想不到的高度。
我有恐高症,所以我觉得我可能永远干不了这份工作,做不了天天在云中雾里爬上爬下的吊塔驾驶员。因为即使在阳台上看着那条沿铁塔挂着的圆管直梯,我的脚底就开始发痛了。我又不由地疑惑吊舱驾驶员是怎么解决内急问题的呢?一天不喝水做得到,八小时不小便不可能,再说师院的马云同学不是在大力倡导996吗。归根到底,是人是生命总要劳逸结合,总得新陈代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