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盛夏的瞬间(二十五)想起前老板

盛夏的瞬间(二十五)想起前老板

作者: 季孟秋 | 来源:发表于2017-07-10 18:52 被阅读0次

我从业这一行以来换过多少次东家,是需要好好掰着手指数一下的了。当然这比不了我前大学同学兼舍友阿赖。这厮大学毕业后就在某一线城市开始了职业生涯,在头三年把该城市的大中小各种媒体都混了一道。我入了这一行之初,差不多换一次东家人事经理看一次简历就问,你跟那个阿赖是同学?好巧诶,他在我们这里做过几个月……

要问为什么做过几个月的人能够给人事经理留下这么深的印象,这是另外一个话题。我跟阿赖曾经先后在一家小有名气的报社做过事儿,后来跟他一起聊这家报社时发现两人都对报社老板印象很深刻。这位老板是个南方人,但却跟个北方人一样长得高大帅气。作为直男,这一点并不能够让我和阿赖同时对此人过目不忘。对我来说,这位老板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去报到的那一天。

那天早上编辑部10点钟上班。老板立刻安排时政和财经两个部门人员去开会。他自己讲了两个小时,突然问旁边一个女记者:“你怎么不记笔记?”

女记者说:“我记在脑子里了。”老板又问:“我刚才说了什么,你重复一下?”

结果很尴尬。就连我这种第一天刚进来的小卒子那么认真仔细地记笔记,也无非是记下一堆个人奋斗,人生成功的金玉良言——后来发现老板每次开会都自顾自在那里说这类东西——跟采编工作完全没关系,所以女记者什么都没记住。第二天她就在编辑部里消失了。

从此知道他特别能说,而且说时必然手里要挥舞着一只雪茄。精致的雪茄烟盒叮地一声打开,雪茄剪小心翼翼地咔嚓一下,全会议室便都是雪茄的臭味。真的,我没感觉出任何雪茄的香味儿来,只有臭气扑鼻的味儿,渗到头发根儿里,弄得恨不得每次从会议室出来都想洗个头。如果哪一回他的雪茄抽完了,话还没说够,某部门领导定然会再给他点上一支雪茄,我们心里就会暗想,这下麻烦了,他至少可以再说一个小时。

说着说着,他还常常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本报社的DNA是什么?”他有一次问一位报社美女记者。该记者之前曾是电台播音员,脑子转得比电脑硬盘还快。“DNA自然是创建者的DNA咯,”她回答。创建者正站在她面前呢……所以我在这里就不重复她对老板的滚滚谀词了。如果换了是我,大概只会在老板面前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老板是个强人,他的成功可以归结在本人99%的奋斗,剩下的百分之一或可归结于他的干部家庭出身。他在1980年代初参加高考,复读一年之后考上了大专。后来大约有点引以为自卑,发迹后专门到我国排名前四的某高校去拿了个工商管理学位,从此后他的简历上只有某大学的工商管理学位,大专学位遁走。其实我很理解他的想法,可完全没必要这么隐瞒啊。当年录取率还不到20%,任何一个能够进入大专的都是人才不是?

可老板不这么想。他后来找枪手出书,把办公室弄成中西合璧来装点自己,不断地请各种业界大牛过来跟自己座谈,搞讲座、沙龙,甚至亲自给报纸写篇首语(其实是秘书帮写的),自己充当编辑的角色定选题和定标题,都映衬着自己内心始终存在着的不安。我还记得当初刚到报社,有一次他指定了关于我国东北边境某半岛北部的一个国家的话题给我,而且连标题都帮我想好了,叫做《革命没有歌声就不能胜利》。整个编辑部的同事都无话可说,照办便是了。这是他干预编辑部工作的常态,后来也就慢慢习惯了。

后来换东家多了,见到的老总一级的人物大多跟我这位老板区别巨大。前者多半文质彬彬,出口成章,口吐莲花而且以中国知识分子身份自居,洋洋得意,可能心里还揣着半桶坏水。某著名报社老总,1990年代开始闻名全国,开会时满身的孤傲之气,让小兵们根本无法靠近。进入新世纪后经历了一场斗争下台走人,再不久居然被我们老板招揽至麾下。那时候孤傲之气已经化作一腔怨气,整天在办公室里骂娘。我们都侧目了,而我们的这位老板呢,却大有一种“天下英雄皆入吾彀中”的豪气。

老板喜欢从外部引进人才,这是他的一个管理特点。所以报社高层,往往是各种人才遍布,月满则亏,总有要溢出的,每年的年会总是“从来只有新人笑有谁记得旧人哭”,总可以看见新的名流取代旧的名流,老板反正请得起。只是他大概不太懂得“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这一道理,所以没有看到他请来的名流们大多偏执。彼此之间常常互怼,这日子就是靠怼才过下去的。

上面那位被老板招揽过来的著名媒体人,就是因为两边都不对眼,仅仅一年之后就挂冠而去。而某一年他招来了一位著名的美籍华人来管理本人和其余同事。这一位在任四个月,手下的人开得一干二净,都没人愿意给他干活了。于是半年后老板只好请他转为顾问,然后把开掉的人又一个一个请回来——这里面自然包括本人。

结果人家顾问顾问,看见我回来坐在办公桌在那里朝他扮鬼脸,自然是要怒气冲天地问一下的。老板接到的电话的内容大致是“那小子是老子亲自开掉的怎么又回来啦”之类,所以破天荒第一遭,在一个规模近千人的公司里,大老板亲自给小卒子发了个短信,要我给他打电话,然后在电话里很委婉地说“其实办公室条件不好在家干活也可以的”之类的话。我能说什么呢?能在家里干活当然好啊!

又过了半年,顾问终于到别处顾问了。后来老板见到我,还跟将军慰问小兵一样“近来一切顺利否”。 我心想你自己弄得一地鸡毛,还是祝您顺利吧。

四处引进名流的结果,是报社内部充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有白皮肤的,也有香蕉人,四处弥漫着世界公民的风气。整个西方在谈论的内容,种族,肤色,女权,LGBT,气候变化成了重要选题,同时又拿出雷锋、革命、格瓦拉作为点缀。一股自由而怪异的气息在四处流动,使之决然不同于我曾经工作过的任何报社。

老板本身是这种风气的身体力行者……只是稍微有那么一点出格。比如说,重大场合都要尽量凑一下,这些场合里穿衣的水准基本上跟孙红雷一个档次,反正是比我高到不知什么地方去了。公司荷尔蒙的气息在飘散,老板在追求女色方面自然也是不遑多让,里里外外,窝边草和天涯之芳草都要尝一尝……

所以,在最后回到正题,为什么在本报社只工作了几个月的阿赖对老板印象如此深刻?那是因为阿赖是做娱乐新闻的老报骨。这已经足够说明很多事情了。

B�[J���

相关文章

  • 盛夏的瞬间(二十五)想起前老板

    我从业这一行以来换过多少次东家,是需要好好掰着手指数一下的了。当然这比不了我前大学同学兼舍友阿赖。这厮大学毕业后就...

  • 割肉

    已经腊月二十五, 接近中午, 还是把肉割。 肉店老板刀飞舞, 案板肉儿瞬间无。 生活之路实在苦, 只是忙碌, 劳动...

  • 想起的瞬间

    忙起来就会去想起的瞬间,才会去努力;心里想怎样就怎样的。可,当自己闲下来了,却没有那份心了,懒得去为那瞬间想起要努...

  • 七夕,过往与未来

    哪首歌,会让你想起错过的瞬间?未来的你,又想以哪首歌开始? 盛夏的太阳,寂寥的午后,我坐在公交车上,突然想起了《纸...

  • 瞬间想起的语句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一朝天子一朝臣。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冤冤相报何时了。 谁人背后...

  • 盛夏的瞬间(三):炎热

    帝都这一月来最高温度达到了38度,这实在不是一个读书写作的好季节。但是既然加入写作季,总不能逃避…… 都说“夏有凉...

  • 盛夏的瞬间(三十)剧终

    第30天,这个并不漫长的写作季过去了,全部字数在5万字左右,覆盖乱七八糟的一些话题,主要集中在我作为记者的工作领域...

  • 你自己的老板,你要不要管?

    咪蒙老师最近写了一篇《如何管理你的老板?》。这让我想起罗大真的前老板。前老板是一个爆竹型。他情绪很稳定,总是暴怒。...

  • 想起唐老板

    乐山有个唐老板,卖瓷砖的。人很“狡诈”,又挺实在。十年前就听说他有两千多万的资产了,现在不晓得是好多。 我刚刚认识...

  • 梓兮(一)

    大雨还是倾盆而下, 落地的瞬间碎成无数水花, 盛夏的茂盛在大雨中滂沱, 绿意在水雾中渐渐模糊, 想起那年等你的马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盛夏的瞬间(二十五)想起前老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wsu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