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包衣奴才的那些事

作者: 山色归读 | 来源:发表于2019-04-15 00:51 被阅读26次

在《甄嬛传》、《如懿传》和《延禧攻略》等的清宫剧中,包衣是出镜率很高的一个词。包衣的全称为包衣阿哈,这个是满语音译,包衣意思是“家的”,而阿哈就是“奴隶”,合起来就是“家奴”的意思。这是清代八旗制度下世代服役于皇帝、宗室王公之家的一个奴仆群体。

包衣主要来源于三方面:一是从女真部落时代就已经成为八旗贵族的“家生奴才”,即所谓“家生子”,也就是世代为奴。后来满清入关,这些包衣奴才也随主子进入关内;二是来自战争俘虏和掠夺的平民,在清兵入关之前,女真统一各部落的战争以及后金与明朝的连年征战不但俘获、劫掠很多满人和汉人,另外还有居住在东北的其他少数民族的人,都被掳掠为奴;第三,犯罪或贫困潦倒的满、汉平民沦为包衣。

一般包衣的构成以满人为主,占总体上的六成以上,汉人占三成,还有少量朝鲜人、蒙族人等。包衣一般世代为奴,他们的子女也是包衣奴才,其日常生活、居住、婚丧嫁娶等都听从宗主的管理。

包衣是历史上满族社会的最低层,在满人中,包衣奴才是地位最低的一等人,他们一般无人身自由,实际上是满族奴隶制度下的奴隶,被当作满族贵族(宗主)占有的私人财产,本质上是“哞哞叫”的工具,被迫从事各种劳动

包衣只存在于八旗满洲之中,其中镶黄、正黄、正白旗这上三旗的包衣奴才由内务府直接管辖,服侍皇室以及皇室人员;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此下五旗的包衣分属下五旗的王公贵族自行管理。在清朝,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拥有包衣的,八旗汉军不行,八旗蒙军也不行,更不论不在旗的普通平民。汉人或普通旗人不管你官当多大、多有钱,养的奴才都不是包衣,也不敢叫包衣,都是地方籍的普通奴才。

但是满清入关后,这些看上起点很低、身份很卑微的包衣时来运转了。因为他们跟随的“老板”却很牛。包衣的主要职责是为皇室和王公贵族提供服务。因此,他们的“老板”就是皇帝和宗室王爷、贝勒等。

包衣的这种神奇地位,在实际意义上,一方面,包衣是满族氏族社会里的家奴,另一方面,包衣是清朝统治阶层里的臣子。使得在八旗的体制内部,他们作为家奴,是被压迫、被剥削的受害者;但在体制外部,他们变成作威作福之人,更容易升官发财、假权作势。特别是上三旗包衣归内务府管理。内务府是专门管理皇帝在内的皇室成员事务的机构,也是清朝最有油水的部门,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比如《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一家都是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他的曾祖母孙氏是康熙皇帝的奶妈,曾祖父曹玺是首任江宁织造郎中。此后六十余年,江宁织造之职一直由曹家子孙垄断。江宁织造虽然品级上不显赫,但却是天下第一“肥缺”。更重要的是,江宁织造除了本职工作外,实际上还负责向皇帝搜集、传递各种情报,相当于常驻钦差,因此就连两江总督这样的高官也不敢轻易得罪他。

包衣奴才是世袭的,比如父辈是某个贵族的包衣奴才,儿孙在名义上还是这个贵族家的包衣奴才。在清朝入关之后,这一制度又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些宗主派自己的包衣奴才(门人)到各地去做把持盐政、织造、关税等肥缺的官员;反过来他们去到那儿就是为了宗主“捞钱”。清代的几个重要税差皆属内务府包衣专包办。乾隆皇帝曾毫不讳言地说:“各省盐政、织造、关差,皆系内府世仆(也就是内务府的本家奴才)。”这个叫“肥水不落外人田”,比如上文所说的曹家。

但是他们即使后来累积升迁当了很大的官员,相对宗主在名分上永远是奴才,而且要世代忠于宗主,这个是满清社会的潜规则。比如上文的曹家;《雍正皇帝》里的大将军年羹尧是雍正皇帝在潜邸时的奴才。年羹尧家是包衣出身,在他爷辈那年,科举成了进士,抬旗进了镶黄旗。后来雍正当了皇帝,年羹尧得到重用,平定西北年羹尧立功一度成了烜赫一时的“年大将军”。也因为后来不忠,被雍正一步步给整死了!

也有长得漂亮的一些包衣女奴才,被主子收入房中,脱去包衣身份有了旗籍,象宫中一些妃子,还有王爷家的福晋等……例如康熙朝八阿哥胤禩的母亲卫氏是满洲正黄旗包衣奴才中的比较低级的“辛者库”出身。“辛者库”是满语“粮米”的意思,普通包衣奴才为主子服役可领取银两和粮食;而辛者库则只能领取粮米,也就是辛者库是只管饭、不发钱的贱籍奴仆。

就因为他老妈这个低贱出身,八阿哥胤禩出生后,卫氏没有资格亲自抚养,而是被康熙抱给了大阿哥胤禔之母惠妃教养。后来八阿哥因参与储君嫡位之争,遭到康熙的疑忌和极度厌恶,于是康熙皇帝老拿这个说事,几次斥骂八阿哥:“况胤禩乃缧绁罪人,其母又系贱族”、“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

相比卫氏,也有一些包衣女子在进宫后有相当不错的发展。比如雍正的生母、康熙的德妃乌雅氏,后来被追封为恭仁皇后,就是正黄旗包衣出身;而嘉庆的生母、乾隆的令皇贵妃,后来也被追封为孝仪纯皇后的魏佳氏干脆就是抬旗入镶黄旗的内务府正黄旗汉人包衣。

我们从影视剧和文学作品里看到,大清的官庶臣民(不在旗的汉人除外)往往开口必称“奴才”,这就拜包衣奴才制度之所赐。久而久之,人身依附和奴化的观念影响面极大。不过对大清朝,也不是全无好处。

我们知道明朝宦官专权,是导致明朝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二到了清朝,宦官基本上没有掀起很大风浪,其原因是清朝统治者大量使用包衣奴才管理内务,他们实际上就是皇帝的家仆。这样一来,无论是太监的数量还是其事务管理就少了很多,从而比较好地的规避了宦官专权的情况发生。

欢迎交流、分享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相关文章

  • 大清包衣奴才的那些事

    在《甄嬛传》、《如懿传》和《延禧攻略》等的清宫剧中,包衣是出镜率很高的一个词。包衣的全称为包衣阿哈,这个是满语音译...

  • 【品清代历史】之康雍乾时代

    最初,痴迷清代历史,是源于各种清宫廷妃子,君王密事;清代宫人的服饰,头饰,礼仪,甚至于公公,嬷嬷,奴才包衣们的生活...

  • 为何清朝没有宦官专权?

    清朝的官僚系统最为完善,近臣由宦官转换为包衣制度下的“奴才”体系,宦官只能在奴才之下的品级制度,加上皇帝起居录的“...

  • 奴才也是有级别的

    清朝大臣自称奴才,结果遭雍正皇帝当场拒绝,在清朝奴才不是随便能自称的。在清朝的时候,只有皇帝直属上三旗包衣牛录出身...

  • 每日呓语4

    那些习惯了奴才的人永远能找出做奴才的理由。

  • 雍正王朝:年羹尧平定西北,历史上可没邬思道指点,全凭自身造化

    《雍正王朝》中,雍正的包衣奴才年羹尧的高光时刻莫过于当了大将军,凡是涉及西北的军政事务,皆有年羹尧节制,旨在全力平...

  • 红楼梦曹雪芹是胡适考证的那个曹家后人吗

    曹雪芹祖上是满清包衣奴才,这是主流红学家的考证。按照吴氏石头记透露的种种情况来看,此曹雪芹非彼曹雪芹,很可能“曹雪...

  • 贾母与慈禧

    贾母与慈禧,慈禧是真正的“主子”,贾家是真的奴才——曹家是包衣出身。 贾政生日那天,突然宫里来人宣贾政进宫,一家子...

  • 《雍正王朝》:年羹尧连续被贬,为何死不悔改?

    欢迎关注:影评空间! 《雍正王朝》演绎了众多人物跌宕起伏的一生,其中年羹尧由一个包衣奴才到权倾朝野的大将军,再到后...

  • 试点

    今天,下属把新买的一种原料全部加入到了包衣剂中,结果包衣种子后的效果不太好,浪费了一大桶包衣剂也把新原料都用完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清包衣奴才的那些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xus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