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写在一开始的话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又到了一年年目标制定时。今年将是我跟随永澄老师进行年度目标制定活动的第二年。为了提前进入状态,做好更充分的准备,特意回顾了一下今年走过的路,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职场上面的一点小小的成长;如果你还没参加过老师的这个活动,也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帮助你对年目标制定活动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我的整篇文章会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 年目标的力量
- 职场重大收获
- 心得体会建议
- 对来年的设想
一、年目标的力量
先分享一个就发生在这周五的故事吧。
周五的时候,我和部门的同事一起去上海参加一场展会,中午休息两人一起吃饭时就聊了起来,她告诉我说最近有很多新的工作任务交到她手上,然后她就会很容易有很多新的灵感要去尝试,但往往走了几步发现出问题了就算了,现在整个人感到非常的忙乱和疲惫,甚至精神状态都不是很好了。
大家有没有觉得这样的情况其实并不少见,我们身边的人,甚至我们自己有时就是这样的状态。
那我当时问了她一个问题,你做这么多尝试,想要的是什么,你未来一年想达成什么样的成就?我想你可以已经猜到她给到我的答案了,那就是“其实我也不知道。”
时钟回拨到一年前,那时的我可能在外人看来还算是一个有想法做事踏实的小伙子,但其实我自己心里清楚,我并不是很清楚自己想要做什么,我的长远目标是什么,所谓的梦想清单上列了一长串想做的事,但经常都是虎头蛇尾,到了后面越积越多,自己也更焦虑了;工作上也是一样,主管交办的事情还算做得不错,但也曾被委婉地提醒过,成长速度不够快,方向还是有点散。
好在我参加了去年年底的年度目标制定活动,一个非常重要的收获就是让我体会到了年目标的力量感,更新了我的底层认知。
--------------以下所有配图均来自去年年目标课程---------------
(一) 为明天打下一个星标

首先是勇气。自己的成长自己负责,不必在乎外界的观点和看法,如果真的是你自己想要的,那么请坚定地告诉自己“它就是我想要的,我一定要得到它。”
(二)不惧眼前的艰难险阻

其次是更长时间的思考维度。现实生活中总是有各式各样的妖魔鬼怪,让你感到困惑、苦恼、失落,有时甚至是绝望,抬起头来看一看远处的那个星标,想一想它对于你的意义,暂时的挫折只会让你在目标达成的那一刻更加闪亮。
(三)忙而不乱,镇定从容

当自己真的明确未来要去的那个方向,始终有一根主线贯穿其中,你会发现你在情绪和注意力的管理上,以及处理分配资源上,都是那么的富有节奏感,那么的笃定。你会充分的相信自己“我可以”,全世界都会帮助你。
年目标带给我的远不止这些,以上我分享的是对我冲击特别大,相信也会让你感同身受的几点。
二、职场重大收获
先来梳理一下在2018我在职场上都取得了三项最为重大的成果:
1. 成功晋升为Senior(高级专员)
2. 受邀为组织外部进行学习项目设计,取得业外收入5000+
3. 获得朋友推荐到另一家欧洲企业面试,目前已通过经理层面试,等待总监级面试安排中
对比在年初制定的年目标,因为当时并不具备外部条件,这三项成果都不在我当时制定的目标中,但我自己有一个感受,不要在“果上努力”,而是要在因上努力,底层上的东西、原则上的东西对了,好的成果自然就会到来。
接下来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从年目标课上学到的那些底层上的东西来助力我实现了职场的突破。
(一)直面现实

这里的直面现实我个人理解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切忌自我欺骗,明知自己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却选择视而不见;二是指要不得妄自菲薄,对自己当下的状态缺乏一个客观的认知,对自己缺乏信心。
我下面分享两个帮助自己尽可能做到客观的行为:
- 对时间开销进行记录和统计。基于自己坚持了250天+的时间开销感受来看,客观的记录时间能够帮助自己打消一种妄念,即这个事情很简单,我大概只需要1小时就可以完成,而实际上可能需要3小时甚至更多;再细致一些,你甚至可以记录当下发生了一些什么情况导致自己的时间开销多于预期,时间久了,你变能够较为客观地进行一些判断和分析,让自己更加从容;
- 拥抱反馈。根据乔哈里沟通视窗,对于“你知我不知”的信息区域,我们可以通过向他人寻求反馈来缩小盲区,扩大公开区。希望大家可以树立一种信念,就是“所有的反馈都是馈赠”,他人愿意投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为你提出意见和建议,就意味着TA愿意帮助你,TA珍惜和你之间的关系,否则,没有人有义务这么去做,而如果你还是环抱双臂,将他人的反馈拒之门外置之不理,那岂不是一件过于愚蠢的事情?
(二)价值定位

坦率地说,这件事我做得并不算太好,而且现在还依然在持续进行中。但拥有这样的一个观念却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
首先关注价值这个理念能够帮助我们聚焦,排除干扰,把资源投放到创造更大价值的领域;其次定位本身不就是一个帮助我们直面现实的工具/手段么?
此外,价值定位这件事也不单是关注当下,也要着眼未来,关注我们接下去的发展路径是怎么样的,需要我们在哪些领域做跟进。
对于我自己而言,我明确了自己的职场定位是从“执行者向初级管理者过渡”,那么我就考虑了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初步形成自己的管理风格这件事,在我还没有成为管理者之前,就已经开始把着眼点放到整个团队的发展上,适时地给老板提供靠谱的反馈和建议,帮助老板解决一些人员上的问题,给老板留下了积极的印象,相信为我后面的晋升成功也是加分的。
(三)做少得多

这一点是我感触最深的一点,一定一定要有所取,做那些创造价值的事情。
我是一名负责培训的HR,搞培训的伙伴都知道,在企业内部,不管是培训经理还是培训专员,一个不小心就把自己干成了“打杂的”,成天忙些布置教室、端茶递水、预订机酒这些活,不是说这些活不重要,而是你必须要衡量你投入时间在这些活上,对于你自己,对于你的客户创造了多大的价值;如果这些活也是非做不可的,那有没有什么办法去做优化和改善,而不是成天地抱怨。我们去评价一个事情很简单,说一句“我很忙”“我也不知道”更简单,但这样的认知放松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没有任何的好处,我们必须要明确一个信念,做那些能够创造能多价值的事情,其他事情,要么不做,要么找其他人做(因为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都是不同的,对于价值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再拿我举个例子好了,在通过和同事、同行反复沟通交流之后,我已经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那就是成为培训圈的学习设计师,通过自己的产品帮助组织实现问题解决和绩效改善,创造出更多的价值;那么对于我来说,凡是和我这个目标不相干的工作/任务,我都会想办法慢慢减少它们占据我的时间,可以是自己投入一次性时间,产生一些表单交接给他人,更可以是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向老板证明我的时间投放在和业务部门访谈,设计课程,制定方案上能创造更大价值,梳理更好的部门品牌,其他的活看看能不能给其他人做。
三、心得体会建议
我不知道现在组织里有多少小伙伴是来自外企,外企和其他组织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管理制度相对更加严格,流程更加复杂,供职时间一久之后自己就把自己变成螺丝钉了,还容易产生公司的平台和背景就是自己的能力的幻觉。在日渐式微的今天,我们需要重新考虑一下,怎么做才能保持自己的竞争力,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参加年目标课程,加入幸福进化俱乐部绝对是最明智的选择)
那我结合自己的一些实际的感受,分享一些建议吧,供大家参考:
1. 除了埋头干活,更要抬头看路。
最近朋友圈被一篇很火的文章刷了屏,大意就是一批40多岁的外企人被公司解聘了,然后找不到出路;我个人的感受是外企相对稳定的工作和优质的福利容易让人产生优越感,反而成为一只温水青蛙,不能说不思进取,但至少觉得自己衣食无忧可以开始享受生活了。所以在这里我有一个建议是放弃和一家公司长相思守的念头,保持市场的活跃度,依靠市场的标准来检验自己的水准。比如说我这次的面试。我本来确实没有在这个时间节点换工作的念头,但机会正好来了,我就想不能放弃这个机会,哪怕最后没成功,也能够让我看看目前市场上对于这一类岗位的一个要求在什么地方,自己是不是够格,如果不够,那么还欠缺在哪些地方,自己也好有个方向去提升。正如永澄老师说的一个人的价值要看市场上的陌生人的评价,而非熟人。
2. 用成果说话
成果是一种客观的证明,能够证明你的能力和你的经历。就我的观察来看,其实能做到这一点的并不多,那如果你做了,哪怕一开始稍微粗鄙一些,也没关系,先有了,再迭代。比如说我有一次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个技术问题,后来请教了其他部门的同事得以解决,因为我预判这个问题自己可能会反复遇到,甚至其他同事也会遇到,那我干脆做了一个流程图,把这个解决方案成果化,一方面节约了我自己在后面遇到同类问题的解决时间,另一方面当其他人问起来的时候,我可以直接把我的流程图给出去,节约我自己的时间的同时,也积累了我的个人势能。
3. 坚持做到100%兑现承诺
这一点其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作为职能服务部门的伙伴来说,更是我们经常要面临的事情。面对客户的需求,我们到底应该是怎么样的一个态度来给出回应呢?我个人的观点是运用RSQC工具,和客户进行澄清并建议,但承诺一旦做出就必须做到100%兑现。客户是上帝,无论是内部客户还是外部客户,我们有义务去维护个人、团队、甚至是公司在客户面前的形象,因此做到100%兑现承诺是底线,因此整个协商过程的艺术便回到了如何运用RSQC去和客户做澄清。RSQC也是永澄老师庞大模型库中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要想了解更多,还不快来啊~
4. 运用系统思维,提升自己的维度
问题分析与解决的需求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我们一定要养成“系统思考”的习惯,而不是总是进行简单的线性归因,仍由系统一控制自己的大脑;同时,站在比你自己现有岗位高一级的位置看问题,想一想如果是你在这个位置,你会怎么分析和解决问题,然后再和老板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做对比,看看有哪些差异,为什么会存在这些差异,老板的这种思路有什么特点和规律,下一次怎么可以模仿老板的思路用到自己的工作中?试着每次都问自己一些这样的问题,你会发现,自己真的有在成长呢~
四、对来年的设想
目前还没有特别系统地思考明年的问题,明年的变化会非常的大,但整体上来说,除了今年一直做得还不错的一些事情之外,可能会在这么几点原则上面做更多的努力:
1. 野妖怪,快迭代,持续优化和改进
2. 提升每日反思的质量
3. 重视输出和链接
最后,我再附上去年年目标课程结束之后写的几篇复盘文,供感兴趣的你做参考,期待在今年的课程中见到你,和你一起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
真正的把年目标课程中的知识运用到了自己的工作中,还通过这些知识达到了自己没意想到的成果,真的太棒啦~
要和一邦小哥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