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教师教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自从职称晋级改革后,课题成为三个硬性条件之一,教师对课题研究越来越重视,但是许多教师对课题的研究基本上处于模糊、望而生畏的状态。说实在话,我虽然也曾参与过三项市级课题研究,但基本上是按照要求按部就班、机械呆板似的完成任务,加之缺乏专业培训,根本没有深入、系统、完整的做一次真正的课题研究。
从去年加入工作室团队,一直计划着要做一项完整的课题。很荣幸今年连听三场关于课题研究的线上培训。在专家的引领下我茅塞顿开,对课题研究有了理论上的提升。特别是4月3日,听了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部张爽教授关于《项目申报书和开题报告的申报书及书写的报告》,更让我受益匪浅。
张教授结合自己的课题研究经验,真诚扼要地向我们娓娓道来如何选题?选题缘由?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创新之处五个方面。虽然讲座只有短短的不足一小时,但是却让我对如何做课题有了更明晰深层次的思考。
一、让教学常态成为课题的切入点。
张教授说选题一要从自己从事的、擅长的、熟悉的领域出发;二要从工作和社会需要出发;三要结合日常教学工作和体会入手;四要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如对新课标、教学单元、教学大概念等教学热点加以选择;在研究的过程中要转化教育评价思路,在教学设计中做到教、学、评三维一体等。
对于一线教师我们虽缺乏高深的教育理论,但教学中点滴经验感悟是最好的课题选题点。一切理论皆来源于实践,若无实践检验一切理论,理论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这些实践便是我们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常规教学,只要善于思考、善于总结都可以成为课题研究的切入口。
二、让为什么选题成为课题的突破点。
教学常规中的工作事无巨细,如何让自己的课题研究从教学常规的万花丛中脱颖而出呢?我们应该思考:自己研究的选题目前在学术界有哪些地方薄弱?还需怎样进一步深入完善补充?还有哪些现实意义?目前有哪些理论可以支撑你的课题研究等。只有思考清楚了这些基本问题,我们所研究的课题就有了突破点,研究才会有价值、有意义、值得推广学习。
三、让国内外研究现状成为课题的支撑点。
张教授提到课题研究国外的成果简单点缀就行,重要的是国内研究现状要详细分类归纳,要把自己课题问题研究的观点想法表达出来,要体现在具体研究的程度及突破点等,这些观点我很赞同也很认可。毕竟我们课题研究来源于自己的日常教学,而这些常规是在我国国情下根据教学体制和教学思想的研究,对于国外的一些思想理论只能借鉴参考,而不能作为主要依据。我们应把重心放在国内一些相关权威专家或报刊的关注中,这样我们的研究才更接地气,更有创新之处,更有研究的支撑点,更有说服力。
四、让研究内容成为课题的关键点。
一项课题研究中最关键的应该是研究内容,它包括研究对象和研究思路。听完张教授的讲解,我认为研究对象不仅仅是固定不变的学生,而是要根据自己的选题明确相应的研究对象,如这个对象可能是教师、是教材、是课题题眼等等。只有研究对象明确清晰,研究才会有针对性,才会站在恰当的视角审视研究问题。研究思路应条理明了,首先要设计一个层次清晰的纲目,只有思路一目了然,落实起来才能有条有序。研究对象明确、研究思路清晰,研究内容只需在两者基础上加以扩充、完善,我们的课题研究就抓住了关键的灵魂。
五、让研究创新成为课题的着力点。
一项课题如果总是人云亦云、老生常谈,没有创新点就失去课题研究的初衷与价值。如何创新呢?张教授提出三点建议:观点的创新、研究视角的创新和研究方法的创新。结合自己做课题的一些经验,我认为创新点还可以做到:与时俱进关注时代特点;多渠道收集资料,避免盲目性;大胆打破传统的模式;关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等等,全面的研究创新会让自己的课题更有着力点。
总之,课题研究纸上得来终觉浅,专家传宝始觉遥,绝知此事需躬行。让我们从教学常态亲历躬行,让课题研究距我们教师不再是咫尺天涯,而是成为我们的教学常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