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纯粹读书
《梁实秋读书札记》

《梁实秋读书札记》

作者: 静净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17-08-09 15:34 被阅读0次

《梁实秋读书札记》是他晚年居台湾时给报纸写的读书心得集。梁是学贯古今中外的学者,人称“两脚踏东西文化,一身处新旧之间”。以此书观之,确如斯言。

梁实秋是兼通中外的大家,既常将外文译为中文、中文译为外文。为求译文准确,自然得将字词句文搞通搞透,方可推介他人。本书就是他搞透某些问题的札记合集,大都是由古诗或外国诗句某一字一词或一句引申开来,细究延伸出去,或古代或外国,凡是可以联系上的历史细节都进行考据对比。也有的是他翻译某位外国作家未被推介的诗作,并由诗作引申开去,谈点古今中外的想法。写者没有炫耀功夫,但读者可能因学识浅陋读书有限,对一些作者或一些作品或一些观点不了解熟悉,读不出奥妙,甚至觉不出有趣。当然,能读懂甚觉有趣,有解惑开朗之感;读不懂的也不要紧,就像看别人听到一个笑话哈哈大笑,自己也能跟着乐呵乐呵。

读书有收获。一方面是学精神。广读,存疑,考据精神。广读是什么都读,相当于普扫,什么人的什么作品全扫之,恨不得天下文章全看光。就像徐霞客游山一样,一座山每个岭每条沟都要跑到,绝不遗漏一处。这是他读书之丰之细的原因。当然,读书越深越存疑。有人存疑不究,有人存疑不放。梁就是绝不放过存疑之人。古人古文中看不懂的想不明的都要考据一番。有的一考出新知,有的一考发现错漏,有的一考发现新存疑。不论结果如何,这一过程都有读书人解惑之痛快。存疑与考据,其实体现的是读书人的品格,对各种常人不在意不关注的细节认真较真、不放过任何疑点的品格。在读书上体现的是存疑与考据,在工作生活上体现的是执着较真。

另一方面是学知识。考据的成果、读书的体会、写作的技巧,都是大餐美味。他是个实打实的读书人,长期研究书的人,熟悉古今中外几乎所有人物作品的人,能纵横摆合于各种作品之间的人。他考据的成果和谈到的体会绝不是小打小闹的注水文章,而是难得的专论。从他的读书心得中可以提取出值得看的书:马瑞志译的《世说新语》全集、赫琴斯的《great books of western world》、丁秉遂的《青衣·花脸·小丑》、袁枚的《随园食单》、李渔的《笠翁偶集》饮馔部、张起均的《烹调原理》、汉宝德译的《文明的跃升》、陈晓林译的《西方的没落》与《历史研究》等等。这些都是好书大书,值得早日拜读。

相关文章

  • 《梁实秋读书札记》

    《梁实秋读书札记》是他晚年居台湾时给报纸写的读书心得集。梁是学贯古今中外的学者,人称“两脚踏东西文化,一身处新旧之...

  • 《雅舍随笔》读后感

    《雅舍随笔》收录了梁实秋多年的读书札记,写给朋友的信件,多篇充满的人生感悟和思考的诗歌。他的文字真诚平和。在...

  • 读书与不读书的人生

    关于读书,梁实秋先生说:读书和不读书,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 那么,读书又是为了什么?梁实秋先生认为:读书不是为了应...

  • 简陈封建制度得以稳定的基础

    《五等诸候论》读书札记(一) —...

  • 梁实秋:漫谈读书

    古者,“著于竹帛谓之书”,竹就是竹简,帛就是缣素。书是稀罕而珍贵的东西。一个人若能垂于竹帛,便可以不朽。孔子晚年读...

  • 为吴少海博士新书《创世记读书札记》作序 --- 潘铭燊博士

    为吴少海博士新书《创世记读书札记》作序 --- 潘铭燊博士 《创世记读书札记》序 潘铭燊撰 吴少海博士2006年皈...

  • 读书札记

    读书札记 1、谁的人生不是逢场作戏。...

  • 读书、打麻将、亲子教育 | 梁实秋的现代性

    以我们一般人而言,最简便的修养方法还是读书。 ——梁实秋 翻开《梁实秋读书与做人》,第一句话就把人给镇住了:“古今...

  • 厌倦写作了

    到昨天,简书写作“日更”130天了。 写作的题材比较宽泛。有各种活动,有游记,还有读书札记。 读书札记,重点是读《...

  • 随笔:读书札记

    读书札记 【沐 鸿】 2013年4月21日,星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梁实秋读书札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bcq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