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出国交流的一些碎碎念

作者: fh_seu | 来源:发表于2018-05-07 13:28 被阅读969次

本来是打算写完毕业论文之后再写这篇总结的,不巧前几天收到学院院刊的约稿,索性现在便写了,文笔退步明显,望各位看官海涵。

个人经历

我本科参加外出交流项目的经历主要有两段,第一段是大一暑假随双语物理导论的老师去美国参加AAPT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hysics Teachers)国际会议,第二段是大四上学期拿CSC (China Scholarship Council)全奖赴慕尼黑工业大学交流半年。

大一暑假去美国参加AAPT会议是我第一次踏出国门,会议的会场在马里兰大学College Park校区,属于首都华盛顿的郊区。会场上我们被要求同时做oral presentation和poster presentation,当时的英语听力和口语是真的很差,无法清晰地表达自己实验的思想,也听不太懂来听presentation的老师的专业提问,一直在磕磕巴巴的回复老师的提问,觉得自己真是给学校丢脸了。当时的一位中学物理老师对我的实验很感兴趣,来到我的poster旁边深入了解我们组的实验细节和理论解释,当我告诉他我们的理论解释还比较粗糙的时候,他对着我的poster沉思了一会,就着我的示意图给我做了流体力学相关的分析,并补充了一些我们没考虑到的情况。当时的交流不是很流畅,这位老师也没有不耐烦,试图用手势来让我明白我没听懂的单词的意思,最后还问了一下我的年级和我们组做这个实验的初衷,当得知我们这一行的学生都只有大一的时候,他开始称赞我们“Your group is awesome, and the experiments are very interesting”,后来在另一个活动现场又看到他,他还远远的给我竖大拇指,给当时还很羞涩胆小的我带去了莫大的鼓励。当时在会场上还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人,有一位哈佛教育学的女教授做了一个“Education can change one's life”的poster presentation,poster援引了他们这几年做的社会学调查实验的数据,给当时“只知道教育好,却不知道教育到底能改变什么”的我带来了挺大的心理冲击,虽然当时的认知还是很肤浅,但心里隐隐觉得自己做的是正确的。当时参加AAPT会议还有一个bonus就是在会议空闲时间顺带逛了一圈Washington DC,见到了以前在电视里见到的白宫、方尖碑和林肯纪念堂,还见识到了美国人把junk food and coffee当主食的不健康饮食和对于运动的极其热爱(当时住处附近有几个体育场,暑假期间学校没什么人,但体育场永远有人……)。

如果说第一段经历更接近于academic travel,那么第二段经历就是切切实实的livelihood了。拿到慕尼黑工业大学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 简称TUM)的这次交换机会可以说纯属巧合,当时刚有语言成绩的我正陷在对自身和未来的焦虑和怀疑中,但由于之前本科规划里一直有大四出国交换这一条,便在文子学姐的鼓励下顺手报了往年要求最高的TUM,同时填了一个亚琛工业大学作为二志愿(去年新开的项目,有10个名额),原本就打算去亚琛了,最终教务处公布名单的时候发现一志愿过了还是很惊喜的。然后就是漫长的材料准备,去对方官网申请通过之后拿对方的预邀请函申请CSC,CSC申请通过后给对方学校电汇注册费(德国大学的本科研究生博士都只收130欧左右的注册费,不收学费,真是良心大众教育……)和办理APS签证,最后在CSC官网申请上海飞往慕尼黑的国航机票,经过这么多繁琐的手续终于拿着国家给的小钱钱(CSC的补助标准是1k欧/月+往返机票)到了欧罗巴大陆。

因为签证的问题我比同行的三位同学晚到一周,还在家的我就听他们吐槽到了那边的生活不易,于是我妈机智地在我的行李箱里塞了十几包方便面和榨菜,事实证明每餐都吃方便面的话,大概三天就能体会到“看到方便面就想吐”的美妙感觉了^_^。面对外面餐馆动辄10欧的牛肉面和5欧的pizza,试图攒点小钱钱作为旅游经费的我们计算了自己做饭的成本之后,果断决定还是和厨房做斗争。经历过把鸡块烤成石头、把西兰花炒焦等一系列“突发事件”后,我们四个都从完全不会做饭的小白变成了能烧一桌菜的假大厨,现在回想起来还蛮感慨的,人都是有惰性的,但当你没有其他选择时,你一直不会的事情也就会了。

解决生计问题之后就要开始认真学习了,这里要给TUM的online system点个赞(附网址:TUMOnline),系统里录入了每门课的内容介绍和先修课程,选课也很自由,每学期只需要保证本学院课的学分大于50%即可,我当时修了本学院的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和Convex Optimization、CS学院的Data Mining和外国语学院的德语A1(专业课一般都可以选提供英语授课的课程)。TUM的老师都很严谨负责,课程质量都很高,讲义资料每年都会更新,大部分必修课都会分成等课时的lecture和tutorial,课下时间还提供在Moodle上的在线留言答疑。同时如果有做research的想法,TUM也会提供一个比较好的平台,拿我交流期间所在的ECE学院来说,学院会将实验室近期的成果和论文以展板的形式贴出来,课题也都很前沿,比如正在和MIT合作研究的PUF硬件,如果看到感兴趣的课题可以看实验室主页有没有挂出相应的研究课题招人信息,或者直接联系实验室的老师。另外提一句,TUM是提倡“产学结合”的,虽然他们的research很强,但并不会限制学生的发展,在job search方面也做得很出色,不仅有定期的company visit,还有管理学院组织的job fair,我当时报名参加了劳特巴赫总部的参观学习,见识到了真正小而精的企业管理模式,也去逛了一圈在TUM图书馆举办的当地大公司宣传(ABB、亚马逊、德勤、毕马威、微软、英飞凌、VMWare等公司),惊奇地发现英飞凌等公司还给学生提供不少的part time job position,这都是挺难得的一些机会和资源。

但在TUM的半年也不只有学习,德国是个工作日和节假日分得很开的国家(周末都没有商店开门),所以圣诞节、复活节这些公共假日大家都会选择出去旅游,我们也入学随俗,充分利用了这些假期玩了一圈欧罗巴。我们基本是通过火车、公交、地铁完成出行的,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更能认识一些有趣的人,在捷克的时候遇到一个当地小哥告诉我们“捷克本地餐馆都是本着你爱来不来的态度,那些很热情的餐馆都是外地人假冒的”,在极圈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做了一年新华社驻阿富汗战地记者、回国后本可以得到晋升却选择辞职来极圈工作的北外学长,在瑞典的时候还遇到一对在规划中国行的法国情侣,于是我们就对着地图给他们推荐了一条玩一个月也玩不完的路线……

但德国也不是什么都好的,各种繁琐的程序会让你抓狂,效率很低的快递也会让你焦躁不堪,只有bar和party的娱乐也会让你觉得很无趣,完美诠释了什么叫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好山好水好无聊”。去德国这半年,喜悦和焦躁交织,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了世界真大,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而发现不满的时候,应该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自己“命真不好”。

(画外音:如果有学弟学妹想出国留学但负担不起美国的高昂学费,或许也可以考虑学个德语来TUM读研呀,还可以课余时间去安联看个球呢(大雾))

Tips

本科生出国交流的方式大抵有这么几种:international conference、exchange (CSC, SAF, direct application)、summer research,下面结合我们学校提供的项目和我自己了解到的一些信息大概做个介绍吧。

东南大学本科生出国交流项目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在导师实验室做研究工作有了研究成果后写成paper,看好要投稿的conference,在截止日期之前完成投稿,如能收到录用通知,就可以去参加对应的international conference,还可以在conference上向自己感兴趣的导师套磁,这种经历对以后申请PhD很有帮助。

Exchange:

我将3+1+1项目、3+2项目、4+2项目和学期交流项目都归为exchange项目,3+1+1项目和3+2项目的好处在于节省一年时间,想读PhD的话可以在本地套磁,以及可以拿本地的推荐信申请更好的学校的master,去年去uci 3+1+1的同学里就有申请到本校PhD和CMU master的,还有一个同学走法国的3+2还通过argue转了专业到金融。另外,这种项目大四一学年的学习是可以申请CSC资助的,也会减轻家里的负担。而4+2项目主要是可以借助学校项目降低一些录取要求,今年新出了一个与法国IMT合作的4+2项目,IMT拥有信号处理领域顶尖的Inria实验室,感兴趣的学弟学妹可以关注一下。

学期交流项目的话,分为课程学习和毕业设计两种,走学校项目的话,提供课程学习的学校相对来说多一点,比如我去的慕尼黑工业大学,而提供毕业设计的学校目前只有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和法国巴黎市政工程大学等个别几所学校。学校项目的申请时间在9月初和3月初,申报流程可查看教务处。如果觉得学校提供的项目不够好的话,也可以自己走SAF项目,往年也有很多同学借助这个项目自费前往UCB、UCLA等美国名校交流,在交流期间选想读的专业的相关课程并拿到了推荐信。顺便一提,有的学校官网会提供交换项目的direct application,如果没有对应的项目,也可以自己发邮件咨询想去的学校是否有可操作性。

Summer Research:

这个同样分为自己申请和走学校项目,想自己申请的同学可以咨询14级吴院生医方向的卢凝同学(去年暑假前往JHU暑研并拿到了很好的推荐信),想走学校项目的话,计算机方向的同学我推荐一下加拿大的阿尔伯塔大学科研课题实习和Mitacs科研课题实习,加拿大的机器学习方向很强,具体可参考这个帖子【2016收获季】欧洲及加拿大机器学习、数据科学项目(Tue/Tud/EIT/KTH/EPFL/UA)总结,作者借助这个暑期科研申请到了阿尔伯塔的全奖研究型硕士。

Tips大概就这些,顺便贴一个国际交流处做的出国交流项目网址:东南大学本科生国际交流学习项目汇总

最后感谢学校国际交流处和学院这几年给我们学生谈下的项目,比心~

相关文章

  • 关于出国交流的一些碎碎念

    本来是打算写完毕业论文之后再写这篇总结的,不巧前几天收到学院院刊的约稿,索性现在便写了,文笔退步明显,望各位看官海...

  • 今日小思考

    看了猫叔碎碎念,关于团队,看书,交流,努力,打赏方面,我有以下的一些思考。 团队:每个人最大的机会往往藏在他最能做...

  • 交流碎碎念

    今天下午和一位朋友见面,原本说好聊两个小时,结果聊了三小时,要不是我要回家吃饭,及时刹车,估计我们还能再聊两个小时...

  • 2020-12-21 舒缓 1--重新开始

    无力 难受 这一两周的情绪, 察看了自己的碎碎念, 我所有的碎碎念都是关于女儿的,早上起来不来的碎碎念, 看她看手...

  • 关于交流这件事的碎碎念

    突然觉得,人是没有办法离开沟通交流这件事,这是人的本能,从远古时代遗留下来的本能。 以前我一直以为自己喜欢独处,但...

  • 改观

    我很少写碎碎念,但喜欢看别人的碎碎念。 最近几天阅读,发现碎碎念的文章少了。 讲真,碎碎念,发泄居多,正能量少。 ...

  • 小结 | 要开心,要快乐,要闪闪发光1.4

    原创/静静的朵朵 今日份小总结: 1.原创日更1000+已完成,关于最近工作的一些碎碎念,关于处理数据的一些收获[...

  • 【无戒学堂】关于写作的几点心得

    1. 关于碎碎念 曾经发现简书上对“碎碎念”基本都是持贬义的态度,普遍认为公之于众的文章,须有章法,阐述的内容需严...

  • 2018-10-18

    碎碎念 碎碎念 很烦碎碎念 生活的确是琐碎,可我很讨厌碎碎念。 爸爸是个很软弱的人,生活只是基本自理,并不追求...

  • 我婆婆是河南新蔡县张艳丽

    我嫌弃我婆婆张艳丽 第一啰里八嗦,只会碎碎念,自己都做不好,还碎碎念说自己很会做。比如关于时间观念,当时春节期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出国交流的一些碎碎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bye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