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衣服不能放在男人衣服上面,尤其是裤子,更不能放在一起洗,会给男人带来晦气”
腹诽“我有晦气?晦气是什么气?我怎么没闻出来?”
“一盆洗澡水。你哥哥先洗,你后洗,女孩要比男孩脏,你先洗就把水弄脏了”
腹诽“哥哥每天玩的满头大汗,比我更脏吧?”
这种男人比女人重要和干净的思想,从小就在生活细节中被妈妈一一教导过。

1
妈妈家里六个女孩,没一个男孩,姥姥最难过的就是没给姥爷生个儿子。
姥爷家里,是当地大户人家,兄弟五个,各有成就,太爷爷太奶奶也是当地望族。有族谱,有祠堂。
文革结束后,家族平反,姥姥是唯一保存下太奶奶,太爷爷照片的人。
其它人怕受牵连,早就把大地主和大地主婆的照片烧掉了。
族里人把姥姥留下的太爷爷太奶奶照片拿走重新供奉起来,但是姥姥生的六个女儿却没一个能写进族谱。
姥爷这房在族谱里没了,姥爷的兄弟们也没人再问过孤儿寡母们是如何生活,亲戚也再无往来。

2
表姐是妈妈亲姐的女儿,大概只上了小学。
妈妈的s姐,也就是我的姨姨,生了一儿一女。
姨父做包工头,挣了些钱,家里挺富裕。
可是两个孩子都没怎么读书,表哥上到初中,表姐只上了小学。
妈妈常说她的这个姐姐教育孩子,特别好,懂礼数,孝顺父母。

3
难得有一次父母来我家,我想妈妈如果看见姨姨和表姐来了,肯定会开心,便邀请姨姨和表姐一起来我家。
表姐和姨是第一次到我家来。
我带着她们出去游玩,到西安有名又好吃的餐厅吃饭,给姨姨买衣服,给因为腿疼没来的姨父买艾条。父母开心,姨和表姐也很开心。
4
大家坐在一起聊天时,表姐夸奖起妈妈
“姨真是教育女儿有方法,妹妹上了研究生,这样有本事,生了孩子,姨都不给看。现在妹妹还是对父母这样孝顺,对家里亲戚都这么好”
我听了这话,吃了一惊,这算什么好事?不就是重男轻女,认为女儿嫁人就是外人家吗。
表姐继续说“我女儿在某地做瓷器,一个月能挣一万块,生了孩子请的保姆,保姆最近走了,说婆家没人看孩子,让我过去给她看孩子。”
我一听就知道,姨的女儿只能另请保姆了,在我家,就算我生病做手术,妈妈都不会留我家帮我看看孩子的。
表姐越说越兴奋,语调高了好几度,
“我给她说,姨的女儿多有本事的,婆家不给看孩子,姨一样不去看孩子。女儿嫁人了,生孩子就是婆家人管,这是我们家的传统。”
“回去,我要给我女儿说说,看看妹妹,现在对父母多好的,姨姨教育子女有方。”

5
我是完全没法再看表姐的脸了,我看了看父母,他们并没有什么不悦,一直都在笑着。
现在是2010年以后了,你能想到这种重男轻女的思想竟然还这么理直气壮吗?
后来她们说什么我一句也没听,关闭了听声功能,只低头静静的坐着。
姥爷去世,妈妈一家因没有儿子,被族人彻底无视了。一个小脚女人,带六个女孩生活,老六被饿死,生活的何其艰难。
我打小听妈妈说,就为这群女人的命运流过很多眼泪,现在想起还会湿眼眶。
她们作为封建思想受害者的女性,似乎又循环进入了施害者的角色,还以此为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