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学生我眼里,郝老师——可不是在三个人里就可遇的那种意义上的老师;那是万里挑一、甚至是数个成千上万人群里才可能遇到的人。他的简历写在公众号里,近前一周,他发了一篇文章《三十年与七年,我与上证报的故事》,我看了后,非常感动,遂写了读后感,发在群里,本来题目就叫做“读后感”,后来觉得,在对外贸易大学,他作为教授教我,在由我们几个北师大哲学院博士课程班的同窗发起并坚持下来一年半之多的弘毅乐学书院——他也被聘为导师,继续作为顾问指导我,这个事儿真是善缘佳话,于是我把读后感改了标题——《人生何处不相逢》,发在公众号上。
今次的文字,是一个自序式的导言,标题引用孔子的“七字诀”,只是表达一个评价,郝教授是真心领会并奉持“三人行,必有我师”之教诲之真髓的人。

对于对外贸易大学,之前提及的少一些,文章里也没有说多少。实际上,或许今后应该多多弥补一二。在那段时间里,在那个校园里,不仅遇到了姜海川、郝旭光等优秀的外贸大本校老师,而且也遇到了来自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北师大和海外的许多优秀老师,如许玉林、孙非和李永瑞教授等,还有政府领导龙永图,企业家张瑞敏,另有许多名闻海内的民间学者、智囊大咖等等…
突出感到另有一个收获,也是一生难遇的善缘,在教室里遇到了一大批企业界、文化界的同窗,他们灿如星瀚,一个比一个亮眼,不胜枚举…
近日,外贸大学庆祝生日,在一个宣传片里出现了一个镜头——“诚信鼎”。那是首期EMBA四十几个学员集体送给学校留念的。看到这个几秒钟的记录,回忆起当时与班里几个大咖同学一起操办毕业庆典和礼物的诸多细节,也情不自禁地回忆起三年里同窗们比较密切接触和交往的一张张熟悉的面庞…

“人生何处不相逢”,本来后面还有“莫因小怨动声色”。这两句话,上句深刻,下句平实。昔喜欢之,今引用之,并非一些啥事儿淤积于心,而是想说,人生总是要脚踏实地的做平常人的、过平常日子的,而耿耿于怀或者莺歌燕舞的日子,却不应该是大多数的内容。
记得那个时候,每到周末上课的几个晚上,都是要一连几顿大餐,大家轮流坐庄,总是喝得天昏地暗,晕七八吐。时间过去了十多年,一晃而过,而记在心底里的人,却不都是那些常常一起推杯问盏、打情骂俏的人!

毕业十五年了,我自认不是做商人的料,但是我觉得自己可能是读书的料、教书的料。之前,曾经在对外贸大等在京的多所大学进修读书,也曾经教书在首经贸大和成人高考补习学校等等,尽管都有玩票儿和客串性质,但是,我已经退出企业岗位,成为二、三线人员,所以我也有时间可以圆自己的读书郎和教书匠的梦想。
子曾经曰过: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孔子对于吃饱了不干事的人,非常讨厌,所以他老人家提倡弟子和世人:自己要给自己找点有趣的营生干!

相比之下,郝老师从知识青年,到回复高考后并进入大学、毕业后走进教育领域,成为一名业界的知名人士物,多次得到社会各界权威人士和正式官方部门的奖励,他不仅从不籍此骄傲自大,反而更加谦虚谨慎,待人接物越发恭让……如此通透高大上的境界,比我辈高了不知多少个层次!
所以,学习郝教授,敬仰好老师!

铁陀叩首于西澳2021.9.2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