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杨宰凌霄花
[宋] 陈造
高花笑属赋花人,花自鲜明笔有神。
可惜人间两清绝,不教媚妩对闲身。
到了六月,小城的气温会维持在稳定的20度到30度之间。
这段期间,潮湿、毛热。阴雨天尚可,如果是有太阳的大晴天,则如同盛夏般,潮湿的空气,阳光一蒸腾,令人胸闷气促,浑身不适。
晚上若不是开空调,则难以入眠。但️不能整夜开,不然又感觉有点凉。
我常用的办法是,进房间前先制冷,然后入睡前改成除湿,然后再定时至天明前关闭。
这是一段标准的盛夏未至,暮春远去的初夏时光。
属于夏季的花卉开始登场。
而会源街的凌霄花,我看见已经开放了。

百度资料说凌霄早在春秋时期的《诗经》里就有记载,当时人们称之为陵苕,“苕之华,芸其贵矣”说的就是凌霄。
所以它应该是历史悠久的本土花卉。
又说凌霄花产长江流域各地。但奇怪的是,我第一次见识这种场面宏大艳丽的爬墙藤本花卉则是在新世纪初。
想来也不奇怪。花花草草的普遍走入每一户寻常人家,大都是新世纪之后的事情。
人们生活水平、物质条件有了提高,饱暖思淫欲,开始追求情调与高雅。在这之前,那都是地主老财、乡绅员外家的事情。
2001年,我搬入新买的房子,小区旁边一个农民拆迁规划的小区,都是独栋的别墅,路口某一户的南围墙,整个都被一排凌霄包围。
夏季的时候,满墙红艳似火,如夏季的夕阳晚霞。很是夺人眼球。我记忆深刻。但我彼时却并不喜欢凌霄这种看起来很是咄咄逼人,很是高调的爬藤花卉。
那时,我独爱紫藤。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我住在单位分配与我的一个小套,在小城的东山脚下。沿着上山的小径往上走三十多米,即有一株明代紫藤。原先有两株,七十年代末死了一株,尚存一株。据传那里是唐代顾况读书台。顾况是白居易的老师。
彼时我虽年轻,但却喜欢沉静的颜色,比如蓝色。紫藤花素雅的蓝紫色,我有莫名的喜欢。
大约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心思早熟的人,都不太喜欢看起来喧嚣热闹的氛围。这种特质,骨子里,应该还是底层穷人的自卑、谦逊、隐忍、爱独处、不善交际的人格特点吧。
所以到了新世纪的05、06年,我在乡下的院子里搭建了巨大的竹架子,种了超级多的大牵牛花。那两年,幕夏初秋,每回乡下,车子停在花架下,搬个藤椅躺着,看书,心情超级好。俨然一个已经退休的老人。
但是,事情变化得快。
到了2010年,我居然在围墙外也种起了凌霄花。从一个开花店的朋友那里买了四棵,种在围墙外。
凌霄倒是长势很猛。但就是开花很少。
原是那个位置太阴了,在一棵大香樟树下,又被一棵檇李遮住。光照太少,每年的凌霄花都开得稀稀落落。我都没有心情去拍它们。手里不太找得到它的影像资料。
凌霄花的花朵形状很像石榴花。它们看起来都是红红火火的热闹样。
石榴象征着热闹与多子多孙,凌霄给人的感觉,光听听名字,就是那种豪气冲天的心志。
我还是觉得这些都不太适合我。
植物世界里,传统习俗上,有一些植物有门第之分。
比如桂花树,我们这里传统上非大户人家不能种植,因桂花树是阴木,小门小户的,镇不住。随意种植只会引来不吉。
还有松柏。世人以为松柏只植墓地,但其实王侯人家庭院却能种植。
所以,我觉得大概凌霄也不适合我这颓废又不思进取之人吧。
凌霄花开的时候,夏季开始。正是百花凋敝匮乏的一段时期。热烈的阳光下,看满墙红色带稍微金黄的凌霄花,也是振奋人心的。
但历史上描写凌霄花的诗词,我大都不喜欢。
这个时节,号称百日红的紫薇花,也要开始绽放。我看它们是夏季里的双生姝,美艳异常。
正合了那一句“紫薇花对紫薇郎”。
但我觉得它们更像夏季里,街头走过的那一对对美颜年轻女子,红妆满身,鲜衣怒马,露胳膊露腿,白嫩生生的样子,令我有只可远观的卑微之态。
然后回家翻翻旧书,写写旧事,想想旧情,学学蒋捷,“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
就觉得是活在民国世界的散文里了。
2023/06/03 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