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涅阳三水

陈大伟有句话说得好:我们的课堂,就像挑担子,教学行为是扁担,一端的绳子是教学设计,下系着教育理念;另一端的绳子是学的行为,下系着教学效果。
这个比喻很形象,可我觉着不够贴切。
从课堂这几个要素来看: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行为——学习行为——教学效果,根源是教育理念,决定着教学设计,决定着教学行为,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影响着最后的教学效果。
也可说,是教育理念决定着教学效果。
这副担子不妨可以这样挑:教育理念是扁担,一端的绳子是教的行为,另一端的绳子是学的行为;一端的筐子是教学设计,另一端是教学效果。
现在的课堂讲究互动,你可以影响学生,可以引领学生,这是你的教育理念就是重中之重了。
你新颖,你别致,你先进,你人文,学生就和你一起,创设了最精彩的课堂;
你陈旧,你落后,你死板,你固守,学生就会被你带进一潭死水中去。
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课堂。
我们的课堂,绽放着两朵花,一朵是教学设计,一朵是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是我们师生的合作,教学效果是我们师生的进步。
无论哪一朵花,都映着我们师生的风采,都映着我们师生的魅力!
由此,我们可以说,教育理念是我们的课堂之母,衍生着希望,衍生着落寞;衍生着成功,也衍生着失败;衍生着快乐,也衍生着忧伤;衍生着欢声笑语,也衍生着失意孤独。
那么,行动起来,让我们的课堂之母闪烁光彩,也让我们的课堂之花鲜香扑面!
这是一篇旧文,只有五百来字。
可我读到了当时的激情所在,无论是课堂,还是课余,都燃烧着一种教研的气息。
如今再来读,依然是一种热情满满的感觉,可是,却失去了找人论短长的心境。
从原来的洋思杜郎口,到如今的三疑三探五步教学法,无论哪种模式,对于我们这些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模具,我们只需要按照其中的架构,往里面填充资料才好。
想起来某一位专家的话语:把教室里的每一个问题,都当做课题来研究。
这话语,第一次看到的那一刻,很是兴奋。
每个孩子,每节课,每一次导入,每一次过渡语,都是带着研究性的现象。
这是对教育的热忱铸就出来的感知力,这是对教育的痴迷形成的狂热,这是向研究型教师迈进的举动。
如今,再次看到这些话语,内心里却是平静的,没有激动,也没有兴奋存在了。
可能是因为心境不一样了。
上周接到老娘电话,说父亲身体有问题,要我带去检查。
周末回去,乡镇医院实现不了检查的初心,等到今天,县医院已经确诊。
这周就要去市里再次检查,然后手术。
因为老父亲的身体,所有的教育情怀全然消散,上课,改作业,去医院陪护,这是唯一能够做,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了。
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这样就已经是最好的了。
教育情怀在生命面前,变得好飘渺,好遥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