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写作,说来羞愧。17岁的时候我就在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文章,中间却一度辍笔不更,荒废数年。
在我放弃的这几年中,写作行业光速发展,各种形式,百花齐放,可是我却因为青春里的忧郁彷徨,而做了一个逃避的懦夫。
文字本是我的骄傲,可是在这五年里,除了一些琐碎的心情记录,我什么也没有留下。
这段过往令我感到不耻,我甚至曾决定不再提笔写作。可我终究还是放不下它。
我时常问自己:写作之于你,到底是什么?
22岁这年,我终于想明白了这个问题,重燃了对写作的热情。
写作于我而言,是倾诉欲。
生活里,大家都自顾不暇,那些小小的感受几乎没有人会在意,没人能理解。
我们都有很多无处疏解的倾诉欲,我把这种倾诉欲留给了文字。
于别人,我理解了他们的不理解,于自己,我亦宣泄了我所有的沉默。
我喜欢写作,也喜欢写作的我。因为我每次写字的时候,都会变成另一个人。
就算上一秒还在病如发狂一窜八米,下一秒就立刻沉浸在自我的世界,周围散布着寒气。
在文字的世界里,我释放了自己不曾被人认识的那一面。
那个我,清晰,寂静,甚至还有一点凛冽。
我沉迷于那种脱于现实的感受,那一刻我走出烟火,看到了星星的光芒。
写作于我而言,是追寻自我
蒋勋有一个演讲叫做《留十八分钟给自己》,他问:在我们漫长的人生里,能不能留十八分钟给一首诗的时间,能不能留十八分钟给自己?
写字,是我与我的相处。我一直觉得,真正热爱写作的人,可以在文字里找到一种归属感。
写作之路,就是我在寻找自我的过程。
我一直相信,情感的火焰,是喷薄的文学。每个人都拥有与众不同的时刻,记录下来,即成诗。
其实人是需要这样一种归属感的。找到一件事,找到一件可以把你从浮躁中拉回宁静深远的事,这样就不再怕了。
当有一天,所有的东西都在远逝,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像那个遥远的我所靠近。
我相信,终有一刻,我会在寻找我中遇见“我”。
正如松叔所说:我终其一生的努力,不过是为了,看见自己。
写作于我而言,是生命的归途
这些年无论在什么境遇之下,我的心里始终舍弃不下这个念想,认为写作的路,本就是我该走的路。
沉浮隐现,兜兜转转,百转千回,我还是选择了它。
曾经它一度是我不能提起的痛,可是我开始相信,每个人的路都是一条独木桥,我注定要走我该走的路。
前些日子看到一个作者讲述过往经历对我触动很大,她说她毕业于一个野鸡大专,从小痴迷写作,但却一直遭受各种打击。
那些人的话不但没有消磨她的勇气,而且让她越挫越勇,她写了两年的时间,收到了了231份退稿函,可是她依然乐此不彼坚持自己,终于,自第232封稿件后,她终于看到了救赎的光亮。
我很佩服她的坚持能力,这正是我所缺少的。
这个故事对我的触动很大,2018年,我给自己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心里有一条清晰的路,我就走这一条了,一以贯之,永不回头。
因为写作,我感受到了价值感
前阵子我在知乎上发了一篇文章,几千个人找到了我的公众号关注了我。
他们不仅是我的读者,更给予了很多的感动和能量。
他们会把自己的故事讲述给我听,交付一片真心。
他们会说:谢谢你的文字,给我走下去的勇气。
他们会说:在你的文字里,我看到了你的温柔。
多么别致的情谊,这一颗颗真心摆在面前,珍贵非常。
从前我的文字大多摆在文档里,或者发表在杂志上,一片寂静无声。
如今我可以收到反馈,而且,以自己小小的力量去影响别人。
从前的我,一直以为这个世界不喜欢认真的腔调,但他们的出现,让我改变了认知。
那些情真意切的话语,句句戳到了我内心的那口井。
当输出价值观可以宽慰人心,这种“价值感”是任何物质都不能代替的。
谢谢他们的出现,我与有荣焉。
因为写作,我才凝结了心底的海洋
我少年时读书,看剧,阅人 一颗澄明清澈的心总是被装的很满很满,那些清澈隽永最具柔情的力量,以灌溉的形式直注入心。
可是当我长大了,我的心里承载了很多杂乱无章的事情,我明白了这个世界的运行轨迹不会以我的意志而转移。
我的心开始零散,混乱,没有能量。
但当我把情绪写下来,把那种无措感抒发在文字里,我就得到了答案。
这就是文字的力量吧,这就是“写作疗愈”。
因为写作,我的内心沉淀丰盈了起来,因为写作,我才凝结了心底的海洋。
文字,永远是我心中最为珍贵的宁静广远。
我还是希望尽可能的给这岁月文明,以我微小的力量。
我对写作的爱是涓涓细流,长情饱满。
我对写作的追求是徐徐图之,道阻且长。
青春的迷茫期已过,我再没有任何逃避的借口。
关于写作,这一路兜兜转转,有一段话我想对它说:
希望终有一日,“历尽你给我的百劫千难,我终于找到了我。”
写作,写作,于千万件事之中,吾只为你迷之,醉之!
谢谢你,给我的世界,带来了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