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想法
独立思考并不难(1):先来入个门吧!

独立思考并不难(1):先来入个门吧!

作者: 32a02ac9115b | 来源:发表于2018-08-14 19:53 被阅读24次

生活中,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做选择。那怎样才能让自己的选择更明智呢?亲自践行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比如你要从苹果和香蕉中,选出你更喜欢的水果,把它们都吃一遍,你的答案就出来了。

可是,有许多情况,践行会很不划算。比如你想去看电影,上映的电影那么多,你总不能把每一部都看一遍,才知道哪一部是经典,哪一部是垃圾吧!这时,我们还有第二个办法,就是参考别人的意见,比如问问周围看过的亲朋好友,上网看看相应的影评和评分,等等。

问题是,同一个选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比如你想看A电影,也发现网上的评论还不错,评分也不低,但是看过的闺蜜和同事都说它压根不好看,纯粹浪费钱,还不如B电影。这时,你要怎么做?

第一个办法,就是对各路看法不加思索地全盘接受,这种做法有点像海绵吸水,所以也称为“海绵式思维”

海绵式思维最大的优点,就是轻松,尤其是当别人的看法看起来很有条理的时候;但是它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你无法取舍各种不同的看法,只能一并接受,最终沦为别人思想的奴隶。比如你听了朋友的推荐,感觉A电影好好看,第二天听到亲戚的吐槽,又感觉A电影好垃圾,第三天上豆瓣一查,哇塞,评分这么高,瞬间对A电影满满的崇拜!

第二个办法,就是通过提出问题,对各路看法的价值进行评价,形成自己的结论,这种做法就像沙里淘金,所以也被称为“淘金式思维”

与海绵式思维相比,淘金式思维的缺点恰恰是费力,但它的好处是你能对各种看法进行取舍,从中得出正确的选择,即使没办法做到正确,也能做出在当时的情况下最好的选择。比如你想看A电影,面对各种不同的看法,你会提出问题,寻找充分有力的证据,告诉自己该选择看A电影,还是放弃它。

使用淘金式思维,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独立思考”。那么独立思考重要吗?

还是看电影,如果你一味听从别人的意见,那电影能不能让你满意,基本上取决于别人是否足够明智,或者你的运气够好。如果你选择独立思考,选出的电影有时可能自己不满意,但是你下一次的选择会比上一次更聪明,随着次数增加,你总会自己做出明智的选择,因为你自己本身变得更加明智了。

有的人觉得:“看电影这些小事,就没必要费力去独立思考了吧!”的确,独立思考在看电影上,好像不划算,但是,你犯错的成本也不高,而且还可以锻炼决策能力。从这个角度看,独立思考的性价比是挺高的。在小事中锻炼出来的决策能力,遇到大事的时候,更有可能帮助你做出靠谱的选择。

有的人无法独立思考,是因为没能掌握相应的技能;而有的人明明可以独立思考,却偏偏拉个人给意见,那是因为他想逃避责任,一旦出了问题,他就开始赖:“这可不赖我,是他们要我这么做的!”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进行独立思考呢?独立思考有四个原则。

第一,自主性。独立思考的前提,是有看法供自己评价,所以,我们首先需要主动聆听各路看法,尤其是与自己意见相左的看法。比如选电影,有的人除了片名以外,什么都不看,别人的意见也不听;有的人觉得A电影不错,但是如果有同事提出不好看,就觉得人家没眼光。显然,这两种做法都无助于独立思考。

第二,好奇心。有了可供评价的看法,接着需要的,是对看法保持不断提问的兴致,深挖背后的价值。比如选电影,朋友提出A电影不错,有的人听完就“哦”一下,自以为完全懂了,其实我们可以继续提问:“为什么呢?”朋友可能会说:“因为男主角很帅!”这时我们就能大致判断,朋友喜欢A电影,是因为喜欢男主角,可能并非电影的情节不错。当然,只要好奇,我们还可以继续提问,继续挖掘信息的价值。

第三,谦恭有礼。尽管独立思考要求我们主动对别人的看法进行评价,但不意味着我们就高高在上,可以对别人的意见进行各种挑剔,我们需要保持谦恭,承认人无完人的道理。比如选电影,朋友提出A电影不错,因为里面的男主角很帅,有的人心里就鄙视:“这是什么烂理由,帅就了不起?!”这就不是独立思考,他们应该做的,是聆听朋友的意见,然后评价它的价值:“这是朋友的选择,男主角可能的确很帅,不过对我来说,这不是选择A电影的理由。”

第四,唯理独尊。我们评价的对象是看法,只要支撑一个看法的理由充分有力,它就值得我们尊重,不管它是出自权威人士,还是我们讨厌的人。比如有的人和同事在热聊A电影,这时一个扫地阿姨路过听见了,也兴奋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表面热乎,心里却不屑一顾:“一个扫地的,能有什么好想法!”这也不是独立思考,他们应该做的,是认真聆听扫地阿姨的意见,对其价值进行评价,说不定还真是什么真知灼见呢!

满足了四个原则之后,就到独立思考的具体操作,只有一条:提出和回答正确的问题。

在独立思考时,我们评价一个看法价值的方式,就是提出问题并回答,因此,评价的效率,取决于问题的质量。愚蠢的问题,常常会得到愚蠢的答案。独立思考有一套环环紧扣的问题系统,我们称它们为“关键问题”

下面是关键问题的清单,在此先不细说。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理由是什么?

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推理过程中有没有谬误?

证据的效力如何?

有没有替代原因?

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了?

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

独立思考过程中,我们需要避免三个陷阱。

第一个陷阱,就是和自己的观点“谈恋爱”。许多时候,在参考别人的看法之前,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有的人会对自己已有的观点加倍珍惜,一旦遇到意见冲突的看法,就不惜一切代价地发起攻击,直到对方认输为止。比如有的人出去看了豆瓣评分和相关影评,以及决定要看A影片。如果突然有个朋友表示提出自己刚好看过,而且感觉并没有宣传的那么精彩,这时,他立即愤怒地怼回去,非要朋友改变主意不可,独立思考成了他捍卫自己观点的武器。

独立思考的目的,不是争辩出谁是谁非,而是为了得出最好的结论,因此我们需要随时准备修正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为之战斗。就好比选电影,既然朋友提出A电影不好看,我们更明智的选择,应该是聆听朋友的解释,并做出评价。如果朋友的解释充分有力,我们最好义不容辞地接受朋友的意见,说不定A电影还真的不好看。

第二个陷阱,是无法保持对话。独立思考要求我们聆听别人的看法,并通过提出关键问题,来评价看法的价值。如果获得的信息越多,独立思考会越顺利,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保持对话,说白了,就是和别人愉快地聊天。

有些人并不喜欢我们“打破砂锅问到底”,他们会感觉自己被人审讯;有的人不喜欢思考细节,他们会说:“想那么多累不累啊!”遇到这两种情况,不妨尊重别人,随心聊天就好,如果实在需要获得一些信息,可以观察别人的行动,从中寻找规律。

如果遇到一个喜欢讨论的人,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但也要注意保持对话,否则讨论很容易演化成吵架。为了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一方面,我们需要控制自己的声音和肢体语言,避免因为情绪激动而提高音量。另一方面,我们需要牢记讨论的目标,不是分出谁是谁非,而是寻找最好的结论。当大家出现分歧,我们有责任找出分歧所在,并尽可能地弥合分歧。许多时候,最好的结论不是任何一方的观点,而是大家观点的整合。

第三个陷阱,是一厢情愿。一厢情愿是独立思考的劲敌,它有两种表现的形式。

一种是似是而非。似是而非是一种心理习惯,即人们倾向于相信他们希望是真的观点,而对于已经证明是真的观点却退避三舍。比如有的人喜欢某个演员,希望他参与的电影都好看,就干脆把这件事当成是真的。一旦哪一部新上映的电影,只要上面出现了那个演员的名字,就兴奋的买票:“上面有他的名字耶,一定很好看!”说不定那个演员只是友情客串而已。

另一种是奇迹式思考。奇迹式思考是一种思维方式,即有些事情当人们还没找到能够接受的解释时,他们常常喜欢依赖奇迹作为因果解释来理解这些事物。比如一部电影出乎意料地火了,有的人就跟随媒体的评论,八卦它各种火的原因,什么“年轻力量的崛起”啊,什么“传统经典的逆袭”啊,什么“超乎其神的黑科技”啊,等等。其实更有可能的原因是,这部电影只是恰好击中了多数人的需求点,不过是个概率现象而已。

要想避免似是而非和奇迹式思考,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借助关键问题,找到更加充分有力的结论。

独立思考的入门,就是这么简单!

参考资料:

《学会提问》作者:[美] 尼尔·布朗 / [美] 斯图尔特·基利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

- End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独立思考并不难(1):先来入个门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ecb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