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离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借贷之外的学生、蓝领、农民,正成为网络借贷机构眼中的香饽饽。他们收入低微、不稳定,在央行征信中心根本查不到借贷信息,以前享受不到借款服务。但这类人群又存在较高的消费欲望,对信贷有着强烈的需求。以大学生群体为例,为什么会有“裸条”?就是因为她们存在满足奢侈品消费等资金需求,即使裸条这样的条件,也会答应。
一方面是自己收入水平不高,另一方面又是想享受一下诸如iPhone等的“奢侈品”,这类人群普遍会有借款的冲动。但他们人际交往圈基本上是同等消费水平的人,也不会借钱给他们,况且他们也碍于面子等因素不会伸手向别人要钱。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投向借贷机构的怀抱。
此时,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竞争的加剧,各个平台也在寻求市场的蓝海。蓝领农民学生这类群体,就成为互联网金融公司瞄准的目标。
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虽然网贷平台凭借大数据等,可以给蓝领等群体提供借贷,但毕竟要承担较高的逾期和坏账风险。因而,这类群体面对的借贷利率也是极高的。一般超过了30%,多点的甚至达到60%多。
下图为不同的借贷人群承受的借贷利率:
按照借贷用户的质量,可以分为三大层级:分别是Super Prime(优质客户)、Prime(符合标准客户)、Sub-Prime(次级客户);不同层级的客户,承受的贷款利率不同。
不过借贷机构在借钱给蓝领等人群时,不会抛出年化30%这样的利率,而是会用另外一套说辞,比如月供多少,借款1000元每天仅需还钱1元,等等。这类群体对利率就不会很敏感,况且他们借钱额度不大,利息也就看起来不太夸张。但他们却没想到,从借钱的那一刻起,已经在背负巨大的利率负担。
这里抛出一个“毁三观”的观点,客官们先淡定下。
你说,网贷机构是乐于见到蓝领学生农民借款逾期,还是不乐于呢?
根据常识,机构们肯定是不愿意啊,如果逾期之后收不回钱怎么办?还是按时还款好。但真的是这样吗?如果要赚取超额利润,就需要很多客户发生逾期。因为一旦逾期,就是利上加利,越欠越多。之前就有报道称,一位大二女生通过网络借贷平台借了3500元买手机,结果陷入“以借代还”的恶性循环,滚雪球般欠债10万。只要借贷机构控制坏账,他们是乐见客户逾期的。
事实上,蓝领学生农民这类群体发生借款逾期的概率很高,频次也很多。不像白领等人群会在借款到期日及时还款,导致借贷机构赚不到太多的钱。
我们用宜人贷来佐证下。
日前,宜人贷发布二季度未经审计的财报。财报显示,二季度宜人贷净营收7.34亿元,同比增长140%;净利润2.61亿元,同比增长226%,业绩全面飘红。然而背后却是逾八成放贷年利率近40%。什么概念?就是宜人贷放出去的钱大部分收的利息达到将近40%。
资料显示,宜人贷将借款人分为A、B、C、D四个等级,不同的信用评级给予不同的利息和交易费标准。D对应的是信用较低的人。上面所说的蓝领等人群就在这个范围内。具体来看,A、B、C、D四个等级对应的交易费分别为5.6%、18.5%、26.4%、28.2%,借款人贷款的年利率则为16.9%、27.4%、33.5%、39.5%。
因此,只要借贷机构完善风控端,控制好坏账率,这么高的贷款利率,足以让他们赚的盆满钵满。而蓝领学生农民这类借款人群,无疑在向借贷机构贡献最大的利润。难怪借贷机构们会乐此不疲,战火从学生借贷,现在燃烧到了蓝领借贷市场。这是块肥肉啊。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