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元年(1862),李鸿章率领淮军7000人,由沪上士绅雇佣商船,开赴上海。淮军满嘴土话,布帕包头,破衣烂衫、袒背赤脚,手拿刀矛,尤如乞丐。沪上华洋杂处,洋商富人甚多,看见这样一队人马,不禁有些担心失望。李鸿章看在眼里,暗中激励手下:“大家加紧训练,等打了胜仗,这些看不起我们的人自然会乖乖地给我们掏银子。”
在老师曾国藩手下历练了几年的李鸿章,再也不是10年前那个从京城奔回安徽老家,专以“浪战”出名、胜少败多,由“翰林”变成的“绿林”。亲眼目睹洋枪洋炮胜过大刀长矛、训练有素强过乌合之众,李鸿章已经暗中托在广东做巡抚的大哥李瀚章,购进3000支洋枪,同时请外国洋教官对淮军进行高强度集训。当年下半年,装备一新的淮军,在虹桥、北新泾和四江口与太平军进行三次恶战,李鸿章亲临前线指挥,强令兵将只能前进不能后退,连战皆捷,声名大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