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区不才参加两届废柴江湖征文,一次孙山,一次名落孙山。虽屡战屡败,依然屡败屡战。若能像云淡忘了君一战成名一举夺魁,后只助贝不参战。想必是极好的。有一种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潇洒之感。
不过以征文之名硬是逼着自己写了喜爱但不擅长的诗歌,并收获鼓励祝福赞赏若干,亦获益匪浅。事已至此,多说无益,继续 写。
本次征文主题为“文友”。我入坑短短几十天。文友实在是少得可怜。其中还颇多单相思。入简书本为写作,交友是意外之喜。简书虽大,有寥寥几个文友足矣。
第一总是难忘。我的第一个称不上文友的文友只知道名字。彼时流行笔友,姐姐在外求学时为我寻觅了一名。不过各种原因没有后续,只留下一个美丽的名字“秋石”。
后只有书友而无文友。直至此次参加好友的写作提升训练。之前的文里写过群里的文友,不再赘述。不过有时最明显的反倒最容易看不到。邀我入群的佳丽是名副其实的文友了。
她自己笔耕不辍。50天、72篇。文章覆盖面广。既有艰深我看不懂的专业文章。也有实用有趣的经济学小文。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她的八卦文,爱情、生活。不过她律己甚严,看着心疼。
作家在文字与真实的生活中如何平衡是个难题。写的过于直白难免对号入座,遭人揣测。如钱钟书的打猫看主人的主人被猜测是林徽因。文字难免会留下生活的印记。丁玲、傅雷、沈从文这样的大师隐晦的情感都会被后人翻出。
可文字本就是情感宣泄的出口。如若顾虑太多,不如不写。
以文交友,就像当初的中国好声音一样,只听声音,摒弃其余。只看文不看颜、不看身份、不看地位,自由自在,没有约束。看到眼前一亮深得我心的文点赞关注。不必因为客套而互粉。单相思并不丢人。
我单方面列为文友的有梧叶儿、何婉仪等等。都是被文字吸引。跟着梧叶儿的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自然速记课程背熟了几首以前一直一知半解的诗词。她的跟大咖学写作系列也是干货满满。我的唯一一篇破千阅读的文也是受她的写作系列影响。感谢。
来简书最大的一笔“收入”就是小石匠的赠贝了。我因为喜欢他的三行诗。一见倾心,惊艳于他文字的含蓄与美。在入简三十天时特意写了一篇感受。没想到居然收到小石匠赠贝20。那天晚上回家路上一直不自觉笑意盈盈。
文字有自己的密码。我说他强任强,你说清风拂山岗。你说芙蓉帐暖度春宵,我答朕与将军解战袍。又是谁调皮说待在这里不要动买橘子呢?闻弦歌而知雅意,心有灵犀的感觉实在是太过美好。
云聚云散,缘来缘去。走着走着难免会走散。不必强求。记忆里留存那份情谊足矣。
我知道它曾来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