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听说现在写作有套路。要想文章写得好,就得多看热点文章。
一直以来,凭着本能写作,很少去研究为什么人家的文章多人看。
近来,看到自己惨淡的阅读量,觉得还是学习一下比较好。
恰巧看到简书公众号里的一篇文章《朋友圈, 骗得我好狠!》作者是甘北。觉得写得不错,于是学习一下。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7kufirOLl8CUOw15oV0Lsw

1. 文章主体结构:
概况来说,文章分为三大部分:
一、提出问题
圈子限制了认知
二、问题的危害
1.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2.浅层后果:人人都是井底之蛙;
3. 深层后果:精神上的愚昧;
4. 现实后果:认知的局限限制了事业和财务的发展
三、解决方法
1. 多读书、学习和旅行
2. 遇到不同意见不要急着反驳
2. 小故事论据
在每一个部分,用不同的小故事来支持论点。
一、提出问题 (圈子限制了认知)
两类故事:
1. 名人轶事 (晋惠帝和玛丽皇后)
2. 身边例证(不知道自己普通话不标准;否认家暴和重男轻女的存在;否认年轻人的创业成绩)
小结(金句):
我们的错觉:我没有,周围人没有,等于世界上都没有,即使有,也是凤毛麟角。
二、问题的危害
1.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大学四年的段子
2. 问题的浅层后果:井底之蛙,
两个例子:盐造酒店、山羊上树。
金句:笑别人是井底之蛙,人人都是井底之蛙。
3. 问题的严重后果:精神上的愚昧,
两个例子:热点电影《盲山》,重男轻女的代际传承
4. 问题的现实后果:认知的局限,限制了个人的事业或财务上的发展。
多个例子:三十年前下海,二十年前马云、第一批网红及多个排比例举
三、解决方法
提出口号:
1. 多读书、学习和旅行
2. 遇到不同意见不要急着反驳
总结:不,他们一直都存在,只是,你始终不曾接触过。这世界,从来都比我们想象的,更大。
和开头“圈子限制你的认知”呼应。
3. 蹭到的热点
家暴、重男轻女、年轻人创业、抖音、朋友圈、认知局限
4. 总结
总的来说,文章写得不错,可读性很高,思路流畅,提到了很多项大家焦虑的问题。
尽管说的是一个常识性问题,但是开头用一组令人意外的数据吸引眼球,直接提出问题;中段各种旁征博引,素材丰富,问题的后果程度层层递进;结尾有点遗憾,也是写了常识性的解决方法,且有点头重脚轻的感觉,花了很多笔墨在发现问题和讲述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却在解决方法上草草结束。只是另一碗鸡汤,并没有带来新的收获。
不过,有的时候是挺矛盾的。大道至简,很多问题的答案就是常识性的。关键是,大家知道了答案,却做不到。
道理大家都懂,但为什么很多人做不到?以及如何才能帮助大家做到?也许这两个问题才更适合去追寻。
5. 借鉴思路
回到我自己的写作。如何使用这种写作的套路,让自己的文章可读性更高?
首先在选题上,我得找到一个大家共同焦虑的财经问题。缺钱?买房?亏损?通胀?风险?
Not question, but problem.
其次,这个问题带来什么后果?浅层的?深层的?
然后,找出实实在在的真的能帮助人的解决方法。注意不能仅停留在常识部分。
最后,在框架和论点之间,插入名人轶事和身边事例。
OK。就这样了。试着写一篇吧。预计下下周的周一发出。有兴趣的,可以到时候回来看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