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一起参加一个饭局,桌上有一位据说是带点神秘色彩的大师,非常善于解读人的心理和运势。
对这些游离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神人,我们一向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去面对的。自然,大师们所讲的道理,大多都连篇累牍,不好消化,我等凡人也就听听而过。
但这位大师,却给我留下了不小的印象。
饭间,几位在座的人都聊到了修行,一位做企业的,常年吃斋念佛,常常驱车去见在潭柘寺中修行的世外高人,解解困惑。最近,他的企业经营又碰见危机,心中难以安定,遂表示,要抽时间,再去拜访高人。此行是否有收获,他恳求大师指点。
大师却没有做任何指点,判断此行是利是弊,他只是听完了全部的过程,知道在当年市场环境下,经营传统企业,确实困难重重,末了,他淡然说,其实无谓去访仙求道,求得的不过是心里的安慰。
他说,何必入山清修,好好活着,就是最好的修行。
一句话,说得满座之人皆沉默。
1
我的外婆,在日军侵华期间,还是个十来岁的小女孩。因为长得太漂亮了,家中的爸爸哥哥为她担了不少的心。每次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就马上要抹上满脸的煤灰,躲进乡下的柴火垛里,不论多冷的天,没有亲人去见,是断不敢出来的。
十几岁的小女孩,害怕,饥饿,寒冷,都只能生生的抗着,一直一直抗着,一年一年抗着,直到抗战胜利。
晚年时,她还和我提及过往事,说那时候东北的冬天有多冷,她躲在那里,有多么害怕。我问她都想了什么,她笑着告诉我,人在那个时候,什么也不想。就是熬。熬过去了,就好了。
外婆这一辈子经历很多事,青少年时碰上战乱,中年成家之后赶上各种自然灾害和运动,自己还患过大病,差一点死掉。好不容易到了晚年了,改革开放了,过上几天安生日子,彼时已经年老多病,路都走得不利索,也不能再和年轻时一样了。
她一生也没什么文化,说不出什么大的是非道理,但是她总是会和我说,熬过去,就好了。人这一辈子,都会碰见各种各样的苦,所以小孩子,才会哭着来到这个世界上。
我常常就觉得,外婆的这一生,就是一场尘世里漫长的修行。她不信佛,不参禅,不打坐,但是不论吃多少的苦,她都咬牙坚持着;不论时局如何变幻,她只知道自己就是中国人;她只知道不能骗人,不能害人,做事要有恒心,做人要对得起良心。就是这种朴素的信条,伴着她一生的起起落落,即使晚年重病缠身,她还是如以往一样,尽最大努力把自己收拾得干净整洁,对前来看她的我们说,没事。熬过去,就好了。
2
人的一生,确实是一场不易的修行。
年纪渐长,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就慢慢发现,生活就是最难的修行。好好活着,这四个字,其实涵盖了很多的不易和坚持。上文中提到的经营传统企业的老板,也是一个例子。做企业,何尝不是一种不易的修行。
一个企业,要考虑到它的员工的发展、薪资,要承担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还要真正为客户提供好的服务和产品。他说,长年累月的高负压工作,让他觉得做企业,有时候就像承受一场酷刑,对股东、对员工、对客户的责任,都压在肩上,压在心里,常常让他彻夜难眠。他说,出家的清修易,尘世的实修难。
一个母亲,要照顾在襁褓里的孩子,护着他的安全、温饱、身心健康,那根本就是一场漫长的修行。孩子除了哭和闹,只会吃和睡,饿了没法自己吃饱,病了没法表达清楚,对所有可能的危险,没有半点抵抗能力,这一切,都要靠母亲来帮助他。面对这一起的时候,有几个年轻的母亲没有瞬间崩溃过?养育子女,就是尘世的漫长修行。
鲁迅也说,真正的勇士,从来都是敢于直面鲜血淋漓的人生的。面对它,解决它,越过它,好好活着,好好做自己,好好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真是一场又苦又累的修行,远比清心寡欲、万事不为不关心更难做到。
真正的修行,从来都不是逃避。一个母亲的最好修行,是每天面对着啼哭的孩子,用无限的耐心和爱,抚育他成长。一位教师的最好修行,是每天面对着调皮捣蛋不肯学习的学生,用大爱和德行春风化雨,一名医生的最好修行,是每天面对着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尽心尽力救治每位患者。而一个服务员的最好修行,就是贴心的解决客户的问题,用微笑让客户每天获得一个好心情。
这些修行,其实都比吃斋念佛、与世无争更困难。
一个人的最好修行,就是好好活着,做好自己,应尽的本分,应付的责任,应有的爱心,应该的角色。
能够好好地做到这些,剩下的时候是不是还要去寺里庙里参禅静修,其实,都不重要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