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谈如何赚大钱?如何发财?如何理财?今天小编就聊一聊负债。
聪明的人不仅会理财,更懂得理债。“债”是种可贵的人生资源,善用债务工具,可以“债中生钱”,为理财大业加分。而不良债务则会导致身陷债务苦海。
负债让你更有钱
前段时间,在厦门认识一个大爷,我们一起在酒店前台登记入住,我用信用卡付款,大爷用现金。
出于好奇,就问了他为什么不用信用卡。大爷告诉我不办信用卡的理由也很充分:赚的钱够花,不需要负债。而且无债一身轻,万华顺昌闽惠通,扫码刷卡,T+0不限节假日极速秒到,不想欠别人的,哪怕是银行。
所以说白了,负债就是欠钱。跟亲友借,跟银行借,都是负债。
对个人来说,信用卡是一种贷款,因为不是直接花自己口袋的钱,而是在花未来的钱。这也是一种负债。
而在家庭理财配置中,大多数人都清楚不能单靠职务性收入过,也就是死工资。观念提升下,开源,理财,投资,配置保障。收入观念,基本没大问题。
但对于负债,小编先直接给观点:零负债的人反而是最穷的。适度负债,更能赚。
越有能力,越要借钱
银行不会随意提供给我们房贷,为了控制银行自身的风险,银行会有针对性地选择放贷对象。越有能力的人,银行越愿意借钱给他,因为银行知道,能力就代表了实力,代表了还款的保障。对于我们自身来说也同样如此,越有能力的人,越是要想着如何能通过借钱,用别人的钱来实现自己的财富梦想。
比如说信用卡,长期来看只要在每个月免息期内还款就可以从银行免息贷到一笔钱,如果我们的能力足够强,银行甚至可以给我们几万以上的额度。比如我的白金卡,透支额度是6万元,等于没有任何成本,我每个月就有了6万元资金可供周转。如果我再活几十年,那这笔钱就相当于银行白白把这6万元送给我使用几十年,还不用我负担任何费用。
马云、王健林、雷军、乔布斯这些富翁(也是“负翁”)的例子我不想举,大家觉得比较远。就看看我们身边那些借钱+贷款买房的房哥、房姐、房亲戚们吧。存钱的朋友们,辛辛苦苦攒下的工资钱赶得上房价飙升的速度吗?
人的收入有多种:劳动型收入,投资型收入,资产型收入。中国69.7%的劳动人民只有劳动型收入,不懂投资和理财。不一定要买房,我们的周围有很多年化20%以上收益的投资机会。如果我们有机会用好我们的信用,借钱生钱,那会是我们财富自由的快车道。
假设房子的价格是100万元,我们辛辛苦苦积攒了100万元,我们是用这100万元全款买一套房,还是每套首付20万元买5套房子更好?在房价上扬的时代,怎样算都是后者更加有利。所以说,选择消费贷款,实际上就是学会利用个人信用,利用负债更快地获得财务自由。我很认同一个国外的理念:从银行借到的钱越多,一个人的财务自由度就越高,同时还意味着这个人越有本事。
在负利率的环境中,欠银行钱反而是赚的
举个例子吧,2000年的时候,一套房价格是100万,而我们手里刚好有100万。
是全款买房不负债,还是每套首付20万买五套房?
闭着眼都知道,在刚需遍地,房价上扬的时代,怎么算都是后者更划算。当然这个例子比较极端,小编只是想说:
学会利用金融杠杆来流动手上的资本,非常重要。否则钱再多,连通货膨胀都跑不赢。财富贬值,你说是不是更穷了?
适当负债,让现金流通起来。好处在哪?
首先,前面提过的,加杠杆。逻辑很简单,杠杆就是负债。无非就是借钱投资,获益后继续借钱,撬动更多的收益。若资产收益大于负债成本,自然是借得越多,赚得越多了。
其次,延迟支付。对于普通人而言,负债无非三种:房贷,车贷和信用卡。从大趋势上看,人民币的购买力是在下降的。延迟支付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有益无害。
反正记住一个要点,只有产生正现金流的才是你的资产,产生负现金流的都是你的负债。
最后一点,信用增值。说过多次,信用是种无形资产,平时积累,关键时刻才用的上。跟银行多次有借有还,再借不仅不难,将来买房贷款额度高不说,利息还低。
国人真的很爱存钱。可是把钱存银行,真的就是在补贴土豪。
这个世界,正在奖励善于负债的人,一定范围内,适当负债,利大于弊。前提是健康、良性的债务。拿着信用卡刷刷刷的时候确实是很爽,但是等到要还款了,就变成了一个大写的懵逼。所以如果有债务在身,花钱做事都得把债务考虑进去,做好还债准备。制定合理的理债计划,明确什么时候还,用什么钱还。正视债务,定出明确的时间进度表,严格执行,才能管理好债务,不至于出篓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