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朗读者系列专题综艺咖今日看点
90岁老人身价千亿却骑自行车上班,《朗读者》告诉你为什么

90岁老人身价千亿却骑自行车上班,《朗读者》告诉你为什么

作者: 翟桃子 | 来源:发表于2017-04-19 07:36 被阅读2180次

上周六播出的《朗读者》,邀请到了德高望重的老院士——潘际銮。

作为中国焊接第一人,潘老先生开创了高铁钢轨的焊接技术。是他,让硬币在急速行驶的高铁上竖立不倒,让中国高铁成为笑傲全球的外交名片。

然而,90岁高龄的潘际銮院士,科研价值千亿却每天骑自行车上班。

节目现场,潘老先生分享了他传奇的人生经历。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生于1927年的潘际銮,10岁便遭遇了卢沟桥事变。

少年时,由于日本炮弹的袭击差点船沉家亡,目睹家乡被毁、经历抗战苦难的潘际銮励志要好好读书,抗日、救国、回家。十六岁时便以云南省状元的身份考入了西南联大。

大学时,潘际銮选择了为新中国建设发挥重要作用的焊接专业,从此埋头耕耘无怨无悔。如今,九十岁高龄的他,对焊接技术领域仍然非常熟悉。

“中国可以走出世界的,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核电站,一个是高铁”,这两项“世界第一”均离不开焊接。提及中国焊接技术冠绝全球,他满脸洋溢自豪的笑容。

关于高铁焊接的重要性,潘老更强调:过去钢轨是有接头的,现在一小时走300公里,焊的不好,一断,车子就都翻了……全国最后总结是焊了66万个头,一个问题都没有出。

对焊接事业的热爱,溢于言表。

一生一世一双人

之所以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对祖国的建设中,作为坚强后盾的老伴功不可没。

聊起和夫人李世豫的相识,潘老先生也是真性情,笑谈自己最初要给夫人补习功课,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因为喜欢她我就辅导她了。

相识三个月,异地恋五年,最终才步入婚姻,然后就是六十年的相守相伴。

所以,在清华园里,人们常常看到这样一道风景,一对鹤发童颜的神仙眷侣你在骑车我在笑,温暖了学子,惊艳了时光。

《朗读者》节目把夫人李世豫请到了现场,潘老的脸上笑开了花:“我主外,她主内。六十多年来,我的每个决定,她都支持,从没拌过嘴。”

提起先生,李世豫也是骄傲的竖起大拇指“焊接技术第一人”。

陪你走过年少轻狂,也陪你走过两鬓斑白,岁月悠悠,深情依旧,这就是笃定而美好的爱情吧。

大师风骨,民族脊梁

作为我国第一条高铁的铁轨焊接顾问、第一座自行建设的核电站的焊接顾问、我国焊接科学技术发展的奠基人之一,潘际銮生活简朴、淡泊名利,今年已90岁高龄的他,心里想的依然是:还能为人民做些什么有意义的事。

不管社会多么浮躁,不论名利如何诱人,他对焊接的研究从未停歇。采访中,潘老坦言,很多科研成果是国家项目,为国家创造价值是应当的,对于他个人能不能因此获利,拿多少钱,他“根本不在意”。

先生之德,日月之光,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大师风骨,民族脊梁。

在《朗读者》的舞台上,节目组和潘老特意选择了当年清华大学学生自治会写的那篇著名的檄文——《告全国民众书》。潘际銮院士携多位清华大学以及西南联大的功勋级校友共同朗读。

虽然每一位老者都90岁以上,但这段超过1200岁的朗读充满热情澎湃,震撼全场。坚定的声音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动荡时代,青年学生为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担忧和毅然前行的决心与勇气。

曾经,在硝烟弥漫的土地上,百姓辗转流离,命运受他人左右,但年轻的学子依旧顽强地活着、爱着、憧憬着,他们的正义和顽强并没有因战争和斗争消磨殆尽,他们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如今,为了祖国的强大,他们一辈子埋头耕耘、用一腔爱国热血践行着曾经的誓言。

岁月虽然在他们的脸上留下了痕迹,但却无法腐蚀他们儒雅的绝代风华。他们脸上的皱纹,写满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他们沧桑的眼神,穿越了历史的年轮,是看惯潮起潮落之后心灵的波澜不惊。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他们是民族的英雄,是时代的丰碑。

声声朗读中,有潘老先生的拳拳爱国心,有最好的“恰同学少年”时光,更有老一辈对年轻学子们最殷切的希望。

向以潘老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们致敬!

(系列文章,欢迎指正)

《朗读者》(1):这个“性冷淡”的综艺为何开播即火?

《朗读者》(2):董卿携《朗读者》华丽转型,越努力的人越幸运

《朗读者》(3):斯琴高娃献给母亲的深情朗读,是否也看哭了你?

《朗读者》(4):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朗读者》(5):帅到掰弯妹子的“瑜老板”,才是传播国粹的真偶像

《朗读者》(6):看了六期《朗读者》才发现,这不仅是股清流,更是一座金矿啊

《朗读者》(7):哪有什么和平年代,我们不过是生活在和平国家

《朗读者》(8):如何成为江一燕那样的斜杠女神?

《朗读者》(9):娱乐&综艺咖征文|《奇葩说》VS《朗读者》,“老司机”与“小清新”的碰撞

《朗读者》(10):最难熬的日子里,《朗读者》送你四个锦囊

《朗读者》(11):家是什么?催泪……

《朗读者》(12):见多了“假恩爱”,《朗读者》告诉你,真正的爱情长什么样

《朗读者》(13):90岁老人身价千亿却骑自行车上班,《朗读者》告诉你为什么

《朗读者》(14):现实中真有“宠物情人”?

《朗读者》(15):你尝过多少种味道?

《朗读者》(16):和“深圳四胞胎父亲”相比,《朗读者》中的他们才是民族的脊梁

《朗读者》(17):同是80后钢琴家,为什么《朗读者》让李云迪伴奏,却邀请他朗读?

《朗读者》(18):忘不了的“那一天”

《朗读者》(19):江疏影:你应该把最好的青春留给你的梦想

文/翟桃子    图/网络

相关文章

  • 90岁老人身价千亿却骑自行车上班,《朗读者》告诉你为什么

    上周六播出的《朗读者》,邀请到了德高望重的老院士——潘际銮。 作为中国焊接第一人,潘老先生开创了高铁钢轨的焊接技术...

  • 不是每个人的人生都糟糕到需要去指点

    对门阿姨知道我骑自行车上班,问我有多远,我告诉她12公里,那阿姨大吃一惊:“天啊,这么远,太辛苦了,你为什么不坐公...

  • 骑车上班(二)

    早晨起来不快乐。 母亲说骑自行车去上班吧,顺便可以锻炼锻炼身体。 好吧,骑自行车去上班。 ...

  • Alternative

    今天早上骑自行车上班途中,突然想起曾经有同事问我,“有汽车为什么还骑自行车?”我当时的回答是健康。我想我现在有了更...

  • 生活随笔

    在小区楼下,一孩子骑自行车玩耍撞了老人,导致老人住院,老人家人索要赔偿,孩子母亲查看了监控却另有其原因! 近日,在...

  • 老人:我女儿不配做你老婆

    小伙子骑自行车上班,路遇一个老人摔到昏迷,小伙没有犹豫,迅速上前将老人扶起,并打车将老头送往医院,医生说是心脏出了...

  • 你是什么时候学会骑自行车的呢?

    人什么时候学骑自行车会学的最快呢?答案是儿童时期,因为那会儿你不懂得什么叫害怕。 朋友告诉我她不会骑自行车。我告诉...

  • 神转折

    一个小伙子骑自行车上班途中遇到一老人晕倒马路边,马上将老人送到医院,当时因身上没带钱,只能打电话向女友求援。...

  • 炸油条的从来不用担心江郎才尽

    为什么骑自行车不累,做作业却累得要命? 因为骑自行车不用思考,蹬起来,用脚踩,把羊头。做作业就不一样,比如数学题,...

  • 骑自行车上班

    自从疫情以来,接近半年的时间,为了避免挤公交带来的危险,就改骑自行车去上班了。这一骑下来就是半年,无论是刮风下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90岁老人身价千亿却骑自行车上班,《朗读者》告诉你为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iiq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