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D·第2.2讲课后实践】这是2019年1月29日“崔律精时力之精拆《搞定Ⅰ》”系列第2.2讲的课后实践。
<实践事项>
实践一种方法,选择接下来要做什么。
<实践日志(记录)>
1.我在本讲中的收获:选择行动方案的标准
1.1)四标准法
这个是我一直在使用的。每次到了单位我就打开of查找“在单位”的待办任务。我的日清单在此刻只有一两项火灾或硬日程,其他的就用这个标准选取行动。“在单位”下面还细分了“在单位-宿舍”、“在单位-办公室”、“在单位-值班室”等等,按照逍小伙伴讲的,新出的of3还可以添加多个标签,那么就可以实现选取此刻“在单位-办公室、30分钟、精力值5/10、重要(标星)”这样一个我筛选出来的定制任务。
1.2)三分类法
三分类法是我之前忽略的。现在复习发现原来“安排自己工作”需要额外作为每天的一大块任务。而处理突发事件的标准是“证明你认为这些事情要比你此时完成的那些工作更加重要”。
1.3)直觉
直觉建立在你已经将所有的事项分解分类完成,该判断的都判断完了。如果还出现了两个以上的可选项,此刻就要相信自己的外脑,和大脑在此前的处理工作。
2.我的实践或实践计划:今晚9点,我终于把孩子、家务的“火灾”和不得不做的事情完成,然后我使用四标准法来看看此刻需要做啥(我的日清单此刻是点评作业和写实践日志),两个任务都属于在电脑前的,同时还有“收拾屋子”、“与妻子讨论过年事务”、“陪孩子阅读”、“装好到货的柜子”等等,我只能把日清单的两项完成先,所以实践下来,发现一个很窘迫的状况,用不恰当的比喻:学了一套非常厉害的理财方法,却发现无财可理。。。
3.我的疑问(周六答疑) :关于把任务安排妥当却发现没有足够时间去完成的时间管理窘境,我的想法是只能依靠做减法来脱困,但仍然感觉很难做好。有这方面成功案例的小伙伴经验吗?
4.其他想说的话(如有):
5.【学霸题】你的日清单中是如何考虑情境、有多少时间、有多少精力和重要性,这四个因素的?
·关于情境,大致我是分为家、单位、外出、手机等几个,日清单的时候会考虑是在哪个场景下;
·关于时间,我是以🎃(1-1.5小时)、🍉(45分钟)、🍅(25分钟)、🍓(15分钟)这几个单位来标注日清单上的预估时长;
·精力的话,没有标明,因为无法在日清单上预估我未来的精力曲线图。由于午休后我的精力值最高,我一般把需要脑力劳动的任务放在3点至5点(比如写拆书稿或日志等,前提是早上能把本职工作完成)。
·重要性,在of中标黄色旗标,如果有时间限制的火灾或硬日程,在任务前加上⏰的图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