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黄景仁在《杂感》一文中嗟叹:百无一用是书生。
他虽少年即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但自小家贫,四处奔波谋生计然仍穷困潦倒,好容易得授县丞,未及补官却于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
没错,这位信手拈来,倚马百言,能作《笥先生偕宴太白楼醉中作歌》与《滕王阁序》齐美,被安徽八府读书人争先传抄引得太白楼纸贵的,也正是留下“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绮怀》十六首之十五 )之千古名句的那位诗人。
我想他这“百无一用”说的无非是两层意思:
一、当读书只博取功名一条路时:
古时全凭科举取仕,几年一辈子寒窗苦读就算不能升官发财,改变自己和全家人的命运,也要谋个幕僚门客的差使养家糊口。一旦越不过这唯一一道坎,锦绣文章小者换不来衣食果腹,大则或满腹经纶治国奇才无处发挥,淹没在泱泱秀才学者洪流之中,落个一事无成,郁郁而终,是无限悲哀的。
二、当读书有用无用全在于比拼物质财富:
历史上和现实中读书人混得更差的案例不胜枚举:比如早年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全家人凑钱供出个大学生、博士后,还不如人家理发学手艺老婆讨得好、找工作没人文盲送快递一月挣得多;半途退学的人当老板,管着高学历的一帮人;一些北大清华名校高材生不搞研究跑去养猪擦皮鞋;在校调皮捣蛋者靠炒房炒股早发了财,优秀毕业生老实巴交安耽工作死守上班还捉襟见肘做工薪阶层……
看起来,读书换不来颜如玉、黄金屋、千钟粟,是三教九流中最没出息的了。
然而,殊不知还常听人感慨“书到用时方恨少”、“知识就是财富”呢!
很多人之前发达靠八面玲珑、吃苦耐劳创业成功先富起来,如今深感不懂企业运营,转型压力大,感叹所学有限、积累的学识技能赶不上社会必须。
那些埋头钻研底层规律、普世智慧、临界知识的“爱学习、会学习”之人,却尝到了丰厚的长期读书积累的甜头,在如今这个知识爆炸、信息过载的世界游刃有余、轻松应对,凭借着远胜绝大多数人的认知深度和水平实现“内容创业”、技术革新、创意领先,把“知识”变现,换成了财富,并且是来得更快、更多的财富。
大到科技无敌、管理优越的发达西方大国也好,BAT帝国来势汹汹的跨界侵蚀冲击也好,诺基亚摩托罗拉手机巨人的销声匿迹也好,小到近年崛起的知识分享平台和大咖网红个体也好,在家制作一堂高品质在线课就能获取几倍收益的辞职老师、自由培训师,哪一些(个)不是以“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学识为根基呢?
可见,书生有别,不同知识的价值存在巨大差异,时代对于读书学习、运用知识的门槛、要求及其价值实现渠道早已日新月异,我们要做的并不是鼓吹“读书无用论”,空叹自己怀才不遇,更要关注自己读书的正确姿势,学习的高阶方法,防范是不是陷入追求狭隘、片面认知,或者故步自封、自以为是的僵化思维里。
附:第五课作业选作题:写一篇500字~2000字的文章,对比如①百无一用是书生。②书到用时方恨少。③知识改变命运。等2-3个相关/相反的碎片化信息前因后果、适用边界和A1/A2进行连缀组合。
发到简书,加tag: #拆书学习法训练营#,并投稿至「拆书学习法训练营」专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