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庄轶事之毛人水怪

作者: 自在为怀 | 来源:发表于2018-07-01 12:27 被阅读573次

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江苏、安徽、山东等地方曾经几次流传过关于毛人水怪的谣言,大致内容都是:共产党放出一种被称之为“毛人水怪”的怪物,浑身长满了密密的长毛,变化多端,且会挖出人心人眼再吃下去。

谣言一经传播开来,一时间甚嚣尘上,弄得人心惶惶。这股风刮到最严重的时候,很多地方为了防毛人水怪,把小村集中起来变大村,集体群居,男人们夜间轮流巡逻,以保安全。

可是,越是如此,带给人们的恐怖越甚。半夜里只要有一点点的风吹草动,猫叫狗咬,立刻就会有人大呼小叫“毛人水怪来啦,赶紧逃命啊”,或者有人招呼“赶紧打呀”之类的。这样折腾了一段时间,结果误伤了很多的无辜群众。

据说在江苏滨海县,老百姓白天不敢下田干活,夜间群居。学生们也不敢去上学,大白天的都要到太阳升的老高才敢有人走动,生产生活基本处于停顿状态。

有些人,承受不住这样极端的恐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有些妇女因为在群居中受到侮辱羞愤自尽。

江庄因为地处偏僻,前几次谣言四起的时候并不曾波及到。真正受到毛人水怪的影响,是发生在建国以后的1954年前后。那时候,安徽和江苏的苏北地区刚刚遭遇一场大的水灾,当地百姓蒙受了巨大的损失,生命安全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政府为了避免惨剧继续发生,决定兴修淮河水利,确保淮河沿线及其支流水道畅通。

然而正是这样的关键时刻,毛人水怪的谣言再一次出现。这一次被人描述的更为离奇,当然依旧说的是政府暗中放出毛人水怪,不但挖人眼挖人心,而且对孕妇开肠破肚,取出胎儿,还要割掉女人的乳头,男人的睾丸,好送给苏联老毛子造原子弹。

谣言传播之快,比之建国以前更加迅猛。江庄就在这样的风声鹤唳中,终于无可避免的获得消息:原来政府居然曾经而且又将做出这样“惨绝人寰的暴行”。一时间,人人自危,胆战心惊。有想象力丰富的,还把有关美女蛇的传说也加入其中,说是毛人水怪本领高强,它有可能就躲在你家的窗户外面,夜深人静的时候,如果有人喊你的名字,那就是毛人水怪想要索你的命来了,所以万万不能答应,否则它便会发出一道白光,砍掉你的头颅,然后剖腹挖心。

江庄人的世界本来是非常单纯的,但正因为如此,他们更加不能接受自己曾经那样全心热爱着的中国共产党,怎么能对自己的人民下这样的毒手?

于是,有人流泪,有人痛骂,妇女们更是死活不让自己的男人去扒河工,怕水怪就在河里,人一去就逮个正着。

当时江庄大奶奶的长孙已经十六七岁,而且因为头脑聪明、反应灵活,兼之有一手好字好画,被乡政府的干部选中做了乡里的文书。小伙子刚刚参加工作,热情高涨,对于自己的老家无端受到毛人水怪如此的影响极为愤怒,于是专程回到江庄,要把这谣言彻底平息。

坦白说,这样的举动如果发生在别的地方,是根本就行不通的。那时候,党员干部率先受到冲击,其在群众心目中俨然已是共党帮凶,哪里还有人听从于他们的劝说?而况有些觉悟不是太高的党员们,自己就已经在这种传言中惶惶不可终日了。

然而江庄人对于大奶奶有着非同寻常的敬重,因此对于最受她老人家宠爱的长孙,自然也怀有爱屋及乌的情愫。所以当这个在他们眼里还是个小娃娃的年轻文书回到江庄的时候,大家依然围绕在他身边,老一辈甚至依旧亲切地喊着他小时候的绰号小呆子,全然没有别处对于干部们的对立抵触情绪。

亲不亲故乡人,江庄父老乡亲们的亲热劲儿,让文书心里感到特别的温暖,也更增添了他救乡亲们于水火的信心。然而,当他终于平息乡亲们和自己久别重逢的热情后,试图把话引向正题的时候,江庄人的情绪瞬间狂躁起来。众人七嘴八舌,发泄着对政府、对共产党的愤恨。

“小呆子,这种挨千刀的事情共产党也能做出来?”

“什么狗屁新中国,还不如日本鬼子敞亮!人家杀人放火都干在明处!”

“绝八代的啊,居然能干出这样的事情来,狗都不啃啊!”

“看着吧,他们一定会遭报应,早晚不得好死!”

……

年轻的文书哪里见过江庄人这样的阵仗,一时手足无措,把求援的目光投向了自己的祖母,江庄人心中的大奶奶。

大奶奶的内心深处,从根本上是接受不了所谓毛人水怪的传说的。然而饶是她平日里神机妙算,却没有任何办法拿出证据,来证明这一切不过是子虚乌有、空穴来风。所以,她一直期盼党和政府能够关注到这一场让人心涣散的灾难,给江庄人一个主心骨。

大奶奶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她的早也盼晚也盼,盼回的只是自己的宝贝孙子。这么个毛伢子,能解决这么大个事情?

大奶奶看着眼前乱哄哄的场面,心里觉得没有底。然而,潜藏在她内心的倔强,还有对毛主席绝对的忠诚,却在无形中促使她做下一个决定:不行!我一定要帮我大孙子做通咱们江庄人的思想工作。最主要的,是要还大家一个眼明心亮,安居乐业!

打定了主意的大奶奶伸出手中的长烟袋,用烟袋锅子在自己面前的案子上重重磕了几下,众人立刻鸦雀无声。

大奶奶慎重地站起身来,对着所有人道了个万福,清清嗓子说:

“他大爹大奶、大叔大婶,众位乡邻们,我也是个妇道人家,头发长见识短。但是呢,我就一直不相信这个什么毛人水怪能有那么大的神通,更不相信是共产党放出来残害老百姓的害人精。自古以来,官让民死,民不得不死。

历朝历代的官家,哪个是把咱们老百姓当人看的?只有今天被大家痛骂的八路军共产党,带领着我们穷人打天下,赶走小日本,打倒刮民党,让我们普通老百姓也能有自己的地可种,自己的粮能吃。这样的人,他们怎么会做出那样断子绝孙的事情?

今天我大孙子代表政府回到江庄来,就是要给大家一个安心的。这孩子虽然小,可是见识多,也明事理。道理上的事情,我说不明白,但是我希望大家能卖我老太太一个面子,让孩子把话说完。这样,我们也好知道这毛人水怪究竟是哪路神仙,大家说好不好?”

大奶奶一番话讲的不卑不亢,且句句都在理上,听得现场很多人连连点头称是。江庄人本来对大奶奶就奉若神明,她这番话一说完,立刻便有人附和道:

“大奶奶说的对,咱们不能不让小呆子说话!说明白了,也就不受这个鸟罪了!这他妈的闹的,也不让人安身!”

大奶奶向说话人道了声谢,随即向她的宝贝孙子点头示意。

年轻的文书原本就是初生牛犊,此时再有了奶奶如此的支持,顿时士气大振。于是,立刻在众乡邻们面前慷慨陈词,大义凛然地告知大家:

“各位大爷大妈叔叔婶婶们,你们千万别上了坏人们的当啊!你们知道吗?所谓的毛人水怪,都是那些在土改中遭到镇压的地主恶霸,还有国民党残留在大陆的敌特分子们干的好事!

他们为了蛊惑人心,恶意编造出这些无耻的谎言,目的就是要动摇我们的党和国家在老百姓心中的威信,好让已经流亡台湾的蒋匪军再打回到我们大陆来,继续欺压我们。

父老乡亲们,你们愿意再过回那个国不是国,家不是家的样子吗?”

“不能!”

很多个声音一起呐喊,震得门窗都晃动起来。

大奶奶的这个孙子之所以被人叫小呆子,是因为小时候看着太木讷。可是因为聪颖好学,再加上大奶奶无论到哪儿都带着他去见世面,硬是锻炼的满腹经纶,只是从来没有过机会展示罢了。今天有大奶奶撑腰,成功得在江庄人面前树立起他的威信来。

再后来,他又一番陈辞,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激昂时让人心潮澎湃,低回处感觉入心入骨,说得江庄人时而热血沸腾,时而泪如泉涌,叫好声掌声绵绵不绝。等他说完了,一身衣服已然湿透,而江庄人的心却被说得透亮了。他们对于大奶奶这个宝贝孙子赞不绝口,说真不愧是大奶奶家的后代,打着灯笼都难找。大奶奶见自己孙子如此出色,更是高兴的合不拢嘴,比起往常,越发的神采奕奕。

总之,毛人水怪的谣言在江庄就此销声匿迹了,偶尔有外乡人经过提起这个事情,江庄人无不嗤之以鼻。有口才好的,还能学着把大奶奶孙子那番话再重复一下。虽然免不了斩头去尾,却也让听话的人心里有了底,再不信什么毛人水怪的鬼话了。

江庄又重归宁静。

相关文章

  • 江庄轶事之毛人水怪

    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江苏、安徽、山东等地方曾经几次流传过关于毛人水怪的谣言,大致内容都是:共产党放出一种被称之为“...

  • 江庄轶事之鬼见愁

    江庄的槐尧叔,用他大他妈说的话:祖坟冒青烟了,个儿比菜苔蹿的还快。这一蹿,愣生生蹿出个一米八几的大块头。 槐尧叔的...

  • 江庄轶事之葵花

    葵花出生的时候,地里到处都是金灿灿的向日葵花,她妈问她大给闺女取个什么名字,她大张口就说:葵花。 葵花是家里的老二...

  • 江庄轶事之跑反

    对于老一辈的江庄人来说,最刻骨铭心的莫过于日本人来了以后一次又一次的跑反。所谓跑反,也就是为躲避兵乱或匪患而逃往别...

  • 炊烟集|第二十一期 夕阳在晚霞的簇拥下渐隐渐退

    1.《江庄轶事之侃爷》自在为怀 侃爷要是活着,得有一百多岁了。 侃爷叫江希和,一个大字儿不识。侃爷在江庄,那是出了...

  • 江庄轶事之杠子头

    风尧叔早年死了老婆,此后便独自一个人带着年幼的儿子湾柱,既当爹又当妈。其间曾经有媒人上门给他提亲,但是他说怕万一看...

  • 江庄轶事之活神仙

    江庄的历史究竟有多久,江庄最老的人也无从说起。但是几乎每一个江庄人都知道,江庄曾经出过一位传奇女子。他们叫她大奶奶...

  • 江庄轶事之恨嫁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江庄村东出现了两个老姑娘。她们是一对双胞胎姐妹,老大叫玉兰,老二叫玉萍。 农村里做了老姑娘的,...

  • 江庄轶事之侃爷

    侃爷要是活着,得有一百多岁了。 侃爷叫江希和,一个大字儿不识。侃爷在江庄,那是出了名的好吃懒做,还特别擅长吹牛皮侃...

  • 江庄轶事之狗事

    凡农村,一定不可能无狗。江庄曾经堪称狗的天堂。 江庄人对狗的厚待,得追溯到大清朝。 据说当年江庄那一带出了个飞贼,...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江庄轶事之毛人水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jmc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