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脚下望余雪

作者: 吉古吉 | 来源:发表于2021-05-19 18:17 被阅读0次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唐代诗人祖咏的诗,很多人可能听过,描写的是终南山一带的余雪盛景。终南山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处长安境内,以隐居之山得名。

南山可归隐,天山无人迹。当我来到天山脚下时,想到古人在终南山下望余雪的诗句,心生感慨,就有了写一下天山脚下望余雪的想法。

天山脚下望余雪

这是天山一脉,连绵起伏的群山,分隔开南北疆域。已是五六月份的季节,内地早已热气升腾。但此时,在山脚下,徐徐凉风吹来,还带着一丝寒意。

这一丝寒意,在你抬头望见山顶积雪时,尤感明显。雪线之上,从山腰到山顶,都铺着薄薄的一层雪。雪不足以掩盖山的棱线,从山顶斜冲下来的纵横沟壑,线条清晰可见。

从山顶上飞出的白云,向两侧慢慢散开。厚重的白云遮挡了阳光,在阴影之下,山又变得黝黑,只有偶尔几处透着阳光的地方,能看见山的本色。

白云和山顶接连在一起,往上看不到山尖,也不知道白云里面还藏有多少山尖。白云像是从山背后升起的,没有一点消减的迹象,反而显得愈发浓厚。

半山腰下,星点分布的一些黑色团迹,贴在山的表面,是长满倒刺的绿植。再往下,快到山脚时,可以看见一些成片连接的绿色。这是平坦的青草地,是牛羊漫步的地方。

在山下的平原上,有定居的村民,白色砖瓦房掩映在白桦林后。白桦林笔直挺立,围绕在中间的是青青麦地。一阵风来,白桦林哗哗作响,麦苗也轻轻起伏,很是惬意。

雪山麦地白桦林

蓝天白云,雪山绿地,天山之下景色宜人。虽有艳阳高照,但亦有凉风习习,这季节应是当地最舒服的时候。

我随着队伍来到此地,人们在工地上施工,我利用闲暇之余,偷偷欣赏一番风景。天山上的余雪,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增加减少。最热的时候,这片山上的雪会变得很少。

我们能看见的只是天山的外围,往里深入应该还有更高的山峰,更多的积雪。

可惜,我们只能看见正对的这一面,山的背面无法预测。不知道是峡谷流水草原,还是依旧为连绵起伏的高耸群山。

记得进疆时,从飞机上俯看天山,可见连片雪山,山尖连山尖,像倒刺般,显得锋利和肃杀,全然感受不到山的巍峨。只有当站在山脚下,以仰视的角度看雪山时,心中才会升起厚重和崇高的念头。

雪山下的人们,在高耸的洁白的雪山面前,自会生出崇拜和向往之心。当我在山脚下,当我抬头仰望时,我也忍不住感叹山之崔巍。

在内地,路过青山时,总会有想登上去的欲望。而在天山下,目视着这雪山,却兴不起一点登山的念头。

山就在眼前,它静静无声,它庄严肃立。它就像是白头老者,在沉思,在回忆。任何爬山的念头和举动,都是对雪山的亵渎和不敬。

在崇高的事物面前,人们总会发现自己的渺小。在伟大的思想面前,人们总会反省自己的无知。

一排白桦林

相关文章

  • 天山脚下望余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唐代诗人祖咏的诗,很多人可能听过,描写的是终南山一带的余雪盛景。...

  • 雪落在天山脚下

    雪落在天山脚下 卷起了原野千万年的风 吹透了戈壁觅食的黄羊 一层又一层 把大地妆扮成了灰黄色 雪落在天山脚下 濡白...

  • 孤行(三十二)·无题

    落雪照天山,东望无长安。与君别离久,寄月把酒眠。

  • 雪《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冬日,就应该赏雪赏梅,熬粥煲汤,读书喝茶。 年华此行...

  • 星期三课堂笔记

    古诗律动——《终南望余雪》 终南望余雪 唐 ·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

  • 新疆记忆

    1、坎儿井 天山的阳光 天山的雪 天山脚下的沙漠 沙漠上的人家 坎儿井用一条线 通通将其连接 2、干尸 千年干尸 ...

  • 望天山

    小时候,老人们讲: 天山是一个的美丽姑娘, 头顶纱巾,婀娜多姿,勤劳善良。 可在那旧的时光, 战乱不断,峰火连天,...

  • 祖咏《终南望余雪》真是科举考试时写的诗吗?他考上没有?

    遇到的这个问题是:《终南望余雪》真是“科考落榜诗”吗? ...... 前言 《终南望余雪》是“科考落榜诗”还是”科...

  •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幕寒。

  • 终南望余雪

    《终南望余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祖咏,少有文名,与王维友善。开元十二年(724)...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天山脚下望余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ljpj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