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有位哲学家,名叫芝诺,有一次一位学生问他:“老师,您的知识那么渊博,可您为什么总对自己的回答有疑问呢?”芝诺在桌上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圈,指着圈说:“大圆圈的面积代表我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代表你们的知识。大圆圈的周长长,因此,无知范围也多,这就是我为什么常常怀疑自己的原因。”

常听学者演讲的人都知道穆萨圣人求学的故事,纵然贵为圣人,有“与主交谈”的神奇事迹,但他的知识依然是有限的。他也有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也有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所以主启示他,放下自己特殊身份带来的傲慢,踏上漫漫求知路。而那次“求学”经历对他的启发很大,让他明白了自己的知识多么有限。

对我们而言,“不知”是求知的动力。因为“知”是相对的,而“不知”却是绝对的。所以,古代的智者都敢于承认自己的“不知”,而今天的人们却要装成无所不知的样子。就算真的学识渊博,也有知识盲区。但有信仰的人知道自己的知识边界,所以在各自领域里低调谦卑、不断探索、虚心求教,让自己不断成长。

我们所处的时代,每个人的头顶上都有一块放大镜,将其弱点无限地放大,使他无所遁形。所以,敢于承认并面对自己的“无知”,不断地学习,才是男女信士的本分。仁慈主说:“在造物主集合众使者的日子,将问他们说:‘你们得到的答复是什么?’他们将说:‘我们毫无知识,你确是深知幽玄的。’”(5:109)
文/马石头,图/十月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