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阅读推荐国学与传统文化想法
自在人生的关键:自知自胜

自在人生的关键:自知自胜

作者: 一曲隐曰 | 来源:发表于2019-07-10 12:27 被阅读3次

——《道德经》第33章全解

本章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导示——

      本章的核心,是讲自知及其诸外化功德。一方面,由于自知所催发出的知性的觉慧,故同时具有了知人之智;另一方面,由于自知所催生的无畏内能,故同时也具有了胜人之力。所以,圣者能做到心的自由与身的自在,其名能久存于世间,其身能寿同于天地。

详注——

1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指广义之知性(对圣者而言),于常人而言都是有缺陷而片面的。其根因在于圣者能真自知,而常人不能。真自知就是自见自性,即自见其明,达到了如庄子所言“虚室生白,吉祥止止”之境。自知之所以能知他,是因为人本自全息共根,故只要自见真明必能明达于外。这也是老子直观智慧的体现。

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这句与上句关联密切,即自知是根夲而自胜胜人皆为其功能——自胜属潜在内能,胜人属外化功德。具体言之就是,自知达明者能生而蓄之进而内能充盈,其外而化之便是其功德成就和能量表现。“胜人”者非重于形式,而在于胜人之心,使人信服,才称得上“有力”。故圣者多胜之不武,在人们不觉中化解事端成就功业,除非不得已才外显其能。

3、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前句指圣者知性充足——因自知又知人之故。后句指圣者功行圆满——因为自胜又胜人之故。“强行者有志”,意为能自胜又可行功于外者必可得志于天下。这一句与周易大传中所谓“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有相通之处,都是言先具内圣之德、后行外化之功的。

4、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此前句言圣者之名“久”,后句言圣者之身“寿”。因为圣者自明,故能自觉安守恒常之性,故其名可久存于天地世心。又因圣者深谙生死之道,故其生理之身可得长寿。不过此“寿”的本质意义不在这一层,它当更指圣者一生生命的质量很高,无论安乐的程度还是生理潜能的发挥都远非常人可企及。“寿”的另一个含义也可以指圣者死后肉身不消、甚至传说中的转换生死而再生再化也未必不可能。

(意译)

知人知物是智慧,自知自见是明道。胜人胜物显其力,内明自胜蕴真能。

自知而知人故能知性富足,自胜而胜人故可得志于天下。

心不失恒常之性所以能久名于世间,身不损元真之气所以能长存于天地。

相关文章

  • 自在人生的关键:自知自胜

    ——《道德经》第33章全解 本章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

  • 自知自胜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原文译文/古文典籍大全)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 修养

    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自知者明,自胜者强。

  • 自知 自胜 自强

    二千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在他的《道德经》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 吕氏春秋

    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 自   省

    人贵有自知之明 人贵在持之以恒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自强 人生比修课 与自己相处 与他人相宜

  • 2022-05-26

    以战养战 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故胜可欲而不可求...

  • 新韵 | 逍遥

    自逍自遥自在阁, 自强自若自快乐。 自信自爱自知味, 自心自主自然得。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春秋时...

  • 2019-10-23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在人生的关键:自知自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nkq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