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金诺哭了,身边的孩子们都跑过来问怎么了,他只是哭不说话,我急忙拉过他,揽在怀里,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他还是哭,不说话,我决定改变策略,问:是因为没收到礼物吗?金诺摇头;是因为没和哥哥交流完,不想走吗?金诺摇头;是因为和小朋友发生矛盾了吗?金诺还是摇头。因为知道他的情况,不太爱与人交流,我又说,我是金诺妈妈的朋友,有什么问题可以和我说好吗?只是哭我们解决不了问题的。说完之后我抱着他,等待了30秒,终于开口说:我想妈妈了。我松了一口气,原来是这样。有时候孩子的情绪就是一刹那的,想妈妈可能是看到有助教的家长在这里触景生情,也可能是因为其他不愉快的事情想到了妈妈。看他情绪稍微稳定了,我说金诺是男子汉,不哭。他点头跑开回到队伍中。我远远的关注着他的情绪。自己一人在队伍的最后边,还是有些不开心,但我并不想再去打扰他,我想让他自己融入集体会更好。结束参观之后我故意在最后与他同行,看他情绪好点了,我说金诺,好点了吗?他说:刚才不是想哭,自己(眼泪)流出来了。哈哈,看来是个要强的孩子,这是为自己刚才的行为进行修补。我们要关注敏感孩子的情绪。
故事二:美好的师幼情感
“郑老师,郑老师”,伴随着一年级孩子的欢呼声,我看到几个男孩女孩从队伍里飞奔到了郑敏老师的怀里,原来这是她带的上一届的毕业生,其实来的路上郑敏就有所期待,她说:不知道会不会碰到我们班的孩子?好想看看他们现在的模样”。孩子们围着郑老师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郑敏的脸上已经笑开了花。我远远的看着,希望时间走的再慢一点,让他们好好的聊一聊,享受这重逢的喜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