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个大的修罗场,充满了不停息的战斗,是抗争至死也在所不惜,还是投戈弃甲顺从地活下去?
这是夏目漱石的年轻时,提出的疑问,他年轻时曾经在一个小镇上教书,蚊帐里被学生放满蚂蚱,被教导主任整,但是他依然选择做一个正直有责任心的,还把他的经历写成了小说《哥儿》。
其实看到这个故事,发现每一个文艺青年或者说文艺青年,年轻的时候都是会有迷茫彷徨的时期,而有些人选择遵从自己的内心,抗争到底,而更多的人是接纳现状,和生活握手言和,顺从地活下去。
随着年纪渐长,时间观念越来越淡薄,尤其是在生活节奏极慢的小城,日复一日千篇一律的生活只剩下了麻木感,我时常想,如果跳出自身,像明星真人秀一样,以第三方视角近距离观察一下我们的生活,会不会有些丧气。
成年人生活,只是越来越老的皮肤、身体,越来越老的知识结构,体力精力也都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就是前浪被拍死在沙滩上的样子了。
在二十多岁的年纪,更多的是热情,满腔的的热情想要去看世界,想要去体验、经历、成长,想要成为与众不同的人,想要成就一番事业,想要给这个社会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要形成自己的影响力。
当然,现实功利商业世界,不会为你的热情买单,只有经验、作品、实力才是征服世界的武器,被现实泼的冷水让我们渐渐忘记曾经的梦想,甘于做一个小螺丝钉,在庸碌日常的生活中过完自己的一生。
当然更勇敢的人是始终坚持自己的热爱,尽管被嘲笑讥讽,尽管水平真的不是很高,但是经历过岁月的人都知道,成就梦想的永远是热爱和坚持,和天赋基础真的没有太多的关系,就算你有再好的天分,你不喜欢并且利用的话,也不会有太大的成就。
我一直都是一个向前冲的人,很少去理会身边的人和风景,也一直很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要浪费自己的青春和精力,到了现在的年纪,当理性占据头脑,更宽阔更柔和,包容性更强了,明白了那些人只是比我先一步,觉得人生很累,他们慢下脚步要休息一下了,不再去追求别处的生活了。
小时候我一直觉得生活在别处,不在当下,我需要拼命努力去过上更好地生活,也是因为如此,这么多年我没有真正的松懈过,每一天都是紧张焦灼,每一天绷紧了弦冲刺,回过头去看,确实得到一些东西,起码在而立之年到来的生活,经济独立、思想独立、人格独立。
可是离自己想要的生活还是那么远,我有时候感觉好累,就好像跑马拉松到中途,想要放弃了,停下来走走吧,但心底的不甘心又告诉我,如果此刻放弃,我可能会后悔一辈子,去当一个一事无成的懦夫,这是我最看不起的一种人生吧。
所以,累了就停下来,歇歇脚步,调整一下,整理好了再出发,不要责怪自己,相信自己的选择和判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