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这篇序的原因很简单:一是想在检讨和总结的过程中分享一些想法,二是想借着这个机会感谢一些人。
本小说历时两月有余完成,大约写了将近十三万字。同时,这也是我有生以来,真正意义上完成的第一部小说。但惭愧的讲,本小说文笔之稚嫩,写法之混乱,措辞之不当,是远远超出我的意料之外的。因此,我必须非常由衷的向关注这篇小说的读者们道个歉:对不起,让您们读到如此拙劣的小说,真的是委屈您们了!但之后的小说,我还是完全可以保证再接再厉的,还请诸位看客不惜指正。
当我开始动笔写这篇小说的时候,内心里说实话并没有什么忐忑紧张之感。许是我早已预料到,这本小说将会有非常多的缺陷体现出来。我已经七八年没写过东西,再加上这几年一头扎进商圈里,人五人六的左右逢迎,所谓的文学梦或许早已成为酒后的谈笑之资了。
然而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的原则,我在今年六月底又踏回了这个圈子。或许是冥冥之中的安排,或许是一直对它念念不忘。当然,其实原因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已经坐在了这里,依着灵魂的指引,写着我想写的东西。
起初,我只是想写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不要太多波澜,不要太多虐情,不要太多矛盾,只要水到渠成似的把这段爱情经历勾勒出来即可,俗称“暖文”。原因有三:1.写法简单。2.叙事简单。3.脉络简单,反正就是简单。也非常符合我刚刚起步写文的需求。然而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还是被我搞得有点砸。
如果把这篇小说大致对比一下初衷来看的话,貌似这些条件都达到了。可细细来看,我想最大的问题是:情节的过度简化会导致一种不连贯感,甚至于每一篇都跟场景剧似的过度的很突兀。写法的过度简化,会导致人物刻画不够生动。脉络的过度简化,会导致整篇小说的情节过于‘平’,就跟喝了一杯白开水一样索然无味。毫无疑问,这些错误我都犯得非常彻底。(还是再道一次歉吧!:))
我大概是在写了三、四万字的时候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倘若我还是以前的那个任性脾气,或许早已让它消失于人间了,然而这次我并没有这样做。本着凡事都要有头有尾的原则,既然暴露出了问题,而且还隐藏着很多未发现的问题,就索性把它以一种‘快成’的方式写出来。
通俗来讲,就是先把对错放在一边,还是沿着曾经的心境和写法走,然后快速把它完成。这样我就可以更直观的看到它的缺陷有多大,有多么不入格。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这么说,这本小说用三万字跟我撒了个小谎,然后我又给它添了十万字的尾巴用来圆这个谎。然而,贪食蛇的最终结局大家都懂得。
因此,这部小说便是在这样的心态下完成的。也许是因为一心求快,或多或少的沾了一丝‘急功近利’的焦躁之感。而且在文笔、叙事、描述、情节等各个方面的打磨度,都非常的受此影响。所以,在这里我想非常正式的表个态:此后我的所有小说,都不会再有一周三更、甚至于四更的现象出现了。
既然说了坏的一面,自然也要聊聊好的一面。坦陈的讲,经过这十三万字的“练习”,我是明显可以感到自己的文笔是有所提升的。但具体提升了多少,我是说不明白的。以前看书比较频繁的时候,一年大概能看60-100本左右的书。每次看完之后,总会拉上几个基友一起边撸串喝酒、一边挥斥方遒 的大评特评一番。现在一年至多能看20本书左右,虽然身边的基友都忙于生活很少聚了,但还是会对每本书做一些自己的评价。可惜的是,我是从上个月才开始把这些想法,以‘读书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的。
王阳明先生的《心学》,有一些理论我是极为赞同的。倘若“知行合一”、“致良知”的范畴太为广阔,我想我完全可以把它缩小范围,来引申到自己的行为当中,那就是“学以致用”:人不仅要在‘学’上下功夫,同时也要重视‘用’的功夫。
所谓‘致用’,便是把自己的积累起来的学识,实实在在的‘用’于生活和写作的磨练当中。而其中所经历的成长,才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磨炼。也向来都是由‘稚拙’,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虽然不敢断言此后我会如何的‘发达’,但并不影响我为此而愉悦的努力磨练着。
不可否认的是,做任何事情想要深入进去,向来都是以一种渐进的方式在突围。因此,在总结并正视这些优缺点之后,我才可以带着新的自我,心无旁骛的开始下一段征程。
目前,《大鹿先生》完结后,我还在连载的作品分别是:古文今观——《咱也聊聊道德经》(哲思类别,每周一更),接龙客栈——《黑爪小魂儿历险记》(魔幻类别,每月三更)。
在十月,我数月前新构思的两个题材的小说,也将开始在简书上连载,分别是:章回体半文言小说——《望澜游记》(奇闻异志类,文风偏严肃深刻,每周一更),现代爱情小说——《南红未红》(言情类,每周一至两更)
依此看来,我两到三年内的写作计划和内容也就大致如此了,基本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各类小说写法风格也完全不同,各位看官可结合自己的喜好来阅读。在此,我就先谢过各位看官在偶尔闲下来的时候,能够来捧个场什么的。如果还能给我一些建议或者批评,那就更好不过了。
来简书两月有余,认识了非常多的朋友。借这个机会,我要非常真诚、诚恳、恳切的感谢这几位朋友,在我的《大鹿先生》连载过程当中,他们都给予了我非常多的鼓励和支持,建议与指正。怎奈我这个人一到煽情的时候,没有半斤二锅头是无论如何都难以描述这种感激心情的。因此,只好默默念上一句“大恩不言谢”。而“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原则,我会一直坚定的践行下去。
非常感谢蔷薇下的阳光,弥亚SAMA日复一日、孜孜不倦审我的稿件,并给我提了非常多宝贵的建议。
非常感谢一弯歆月,路人葵,看风听雪等小伙伴对我的作品的关注和指正,能在简书认识你们让我倍感幸运。
非常感谢我的好兄弟葱B(thislookslikeadick,我说你个撒比到底啥时候能写篇文章?),木龙(暂无简书账号),骚鹏(暂无简书账号)对我的鼓励和支持。在我破除人生迷茫点的时候,与你们的支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这篇序的最后,我摘抄了一段话想放在这里,这段话同样也来自于一本书的后序。也许是缘分,也许是碰巧,但确确实实让我觉得很有意思。期望能够与诸君共勉。
汪曾祺对前辈后生的阐释其实也阐释了自身。集中在两点上:一是热爱生活,在任何逆境中也不丧失对生活带有抒情意味的情趣;一是要在事业、职业、日常劳作中追求一种人生境界。可以说并无多少深刻或高深之处,简单得近乎老生常谈。
但是,在每一个“价值失落”因而急需“价值重建”的年代,人们总是先回到最简朴,最老实的价值基线上。
<全文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