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7mall:电商不能让用户多“等”

7mall:电商不能让用户多“等”

作者: 哇好好7 | 来源:发表于2017-12-12 18:22 被阅读0次

之前双十一网上买了些东西,到了配送站竟然5天了还没送来。当时就觉得很不舒服。相信有像7mall君这样的情况的大把人在,买的时候,满心期待等收货,等着等着心情就有点凉了,这种感觉不太好,但是也没办法。对于电商来说,价格,物流是最让用户关注的。如果我买了一样东西,迟迟不来的话,我会出现焦虑情绪,所以电商不能让用户多“等”。今天7mall君分享一篇怎么降低用户焦虑和不满。

用户焦虑与不满的主要原因来自于:

1、对延误原因的不透明,对实际结果无法预期。

用户不喜欢等待,他们总是希望服务效率越高越好。当需要用户等待的时候,用户需要知道等待的原因。更何况发生延误之后,没有提供实际结果的预估,导致用户对未来的实际情况无法估计,这是在浪费用户的时间。

2、与之前高预期形成落差。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211限时达是京东的固有标签,也是他们选择京东的原因。赢得用户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口碑隐患。一旦遇上大促或者不可预期的因素导致延误,本该1天送到的订单要3天及以上,就会让用户很不舒服。其实1天送达,在国际上都是顶级效率了。但是用户已经习惯了1天送达,3天送达就会让用户感受到差距。但是放在淘宝上,3天的效率就会让用户感到合理。这也是锚定效应带来的负作用。

套用Kano模型来看,对于京东来说,211限时达经过数年的用户教育,已经趋近于是一个基本型需求了,对于淘宝来说,可以算是一个期望型需求。

相对来说一个好的参照产品是非常准这类飞行信息类服务。他们遇到的问题也跟这个类似。早年还没有这类产品的时候,用户遇到航班晚点只能抓瞎,在机场干等。这对于用户来说是非常崩溃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飞,就在候机楼里干等,也不敢乱跑怕随时就飞了。非常准这类产品出来之后,就能很好的缓解用户的焦虑它解决的就是用户与机场、航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当用户遇到晚点,他们能知道预计什么时候能走,为什么会延误,机场出港队列还有多少,排在第几个出港,这都能给用户带来安全感,能让用户对将来的时间有合理预期。

参照非常准的案例,快递延误怎样才能缓解用户的焦虑?在此提出一种解决方案,供大家讨论。在面临大促的时候,快速爆仓是必然的事情,有很大的可能性会带来配送延误。我们就需要让用户对物流服务达成一定的同情理解,就需要主动告诉用户物流被爆仓的“悲惨遭遇”,以及预期的服务时效。

在整个配送流程中,容易引起延误的主要有:发货延误、揽收延误、转运延误、配送延误。对于这几种情况,解决方案都比较类似。

1、对于京东这样的物流自营企业,仓储+配送整合的比较好,物流数据积累较多(菜鸟物流类似),可以在物流查询页面上,定期更新“预计送达时间”;

2、用户还需要知道延误原因。可以告诉用户,快件在哪个环节有时效延误,比如,告诉用户“您的快件在排队揽收”“您的快件在配送站等待配送”

3、用户还需要知道延误程度。可以告诉用户,“双十一快递比平时暴涨4倍,快递小哥正在加班处理”“您的快件在XX配送点,预计16:00可以开始配送”,甚至可以用“红绿灯”的形式告诉用户,快递配送站点的忙碌程度,比如平时用绿灯表示时效正常,大促期间用红灯表示小哥已爆炸,这样用户也相对更容易理解。

7mall君觉得物流的快慢对于电商来说尤为重要,电商平台要升级物流配送,不能让用户多“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7mall:电商不能让用户多“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pin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