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那天,重新安装了微博,然后看到主页好友猫浮发布的一则内容:
“一切可被阐述的情绪,早已被万千种语言表达过。
那现存的,已死的,失去流传的各种语言和文字
反复吟唱着同样的苦痛
那么,为何我们仍要表达呢?”
当时只觉得特别巧,因为刚好在前一天想到过相关的内容。我此前是认同,音乐大概是最能够传达情感的艺术形式了。可是猫浮的这段文字,却让我不由自主地多想了一下: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传达情感呢?
是啊,就像她所说,一切可被阐述的情绪,早已被万千种语言表达过。喜悦,愤怒,悲哀,快乐。所有的情绪都早被经历、早被发现、早被描述,苦痛的本质不会有何不同。在各种情绪里日复一日兴灭,日复一日沉浮,明明该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可是为什么,还是会有表达的欲望呢?
就像在情爱里,无论是把恋慕对象比喻成天边的云还是手边的玫瑰,前人都已描绘详尽。那么,为何还是乐此不疲地描绘着那份渺远和温柔,又是为何,依然会为这份渺远和温柔怦然心动呢?
我想,或许是因为此前的表达虽然让人心有感怀,但到底未及切身吧。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虽然身而为人的本质并无区别,但“自我”这个词应该是所有单独个体心中最深的烙印。
你看到前人表达的凝视深渊,你与前人一同为那份不可知而敬畏战栗。当你自己也亲临深渊的时候,你想起前人的观感,于是你也表达自己的看法:凝视深渊真的会让人产生敬畏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前人所言不虚。
你看到前人表达的打翻一瓶牛奶而引起的懊悔与可惜,你同样深深为此感到遗憾。可是当你也打翻一瓶牛奶的时候,你立在水迹前愣怔,充盈内心的,却只有挫败和孤独。
然而挫败和孤独也曾被太多人铭记在旧书册。因功败垂成的,因形影相吊的,因前途无望的,甚或因平地摔跤的……
可那些挫败和孤独的因由,并不是引起你挫败和孤独的因由。
你只是打翻了一瓶牛奶而已。
只有你知道,你因此感到挫败和孤独。
同样的甜蜜,你品的是掺了三分蜂蜜的甘醴,她尝到的,却是红糖水,清甜中还渗着一丝中药的微苦。
同等的悲哀,她为死亡肝肠寸断,而你面对新生命,竟也不得快乐。
又或者,我们可能会有同样的经历、遭遇同样的苦痛、收获同样的幸福,可是,你的经历苦痛幸福都是你的,纵然感同身受若此,你的始终是你的。我说一句“我知道啊”,我知晓你的经历、苦痛和幸福,可我依然想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因为我也有我的经历、苦痛和幸福。
千百年来,我们面对同样的山水,行走同样的路径,拥有同样的心境,发出同样的喟叹。
那现存的,已死的,失去流传的各种语言和文字,反复吟唱着同样的苦痛。
那么,为何我们仍要表达呢?
大抵是苍茫人世,证明有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