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当有糟糕的事情发生时,我们总是爱这样去安慰自己和他人。可往往一往无前的顺利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我们却忘了用这句话来警醒自己,提醒这一切繁华似锦的背后 ,也许是更大的深渊。——题记
这就是切切实实发生在我身上的事。仍记得高一末时对重新分班的期待和天真,与后来两年无数次的绝望和痛苦相比,显得那么的讽刺。我至今仍记得重新分班后英语课上的怨愤和语文课上总是忽闪的眼泪。高一时,活动丰富,但学习成绩却是三年最佳。何故?老师教学水平好,上课效率高,轻松且高效。同学间互帮互助,真诚友好。这样的环境使每一个本应难熬的早起都变得有希望,使每一个踏向教室的步伐都愉快轻盈。因为有能欣赏自己的老师,有找了很久都找寻不到,却忽然出现在生命中的挚友。
高一期末分进最好的班,期待着更好的老师和同学。却没想到,不过是一步步离曾经的自己越来越远。之后的两年,不太再想吐槽什么了,那些怨愤已经够多了,就让它消失在过去吧。只是那些真正好氛围好老师的印象在心中挥之不去,后来每每想起总是增添当时当刻的怨气,总是增添当时当刻的泪水——这便是高一顺途的负面影响了。可是谁又能想到?这就好似上天的一个玩笑。
高二平平,高三迎来人生第一个痛击。现在想来,也许根本不过是老天爷送来的成年贺礼——这点小事都对不不了,怎么成年呢?积年已久的问题像洪水决堤已然控制不住,其实我心中早知道会有这么一天,只不过我没想到这洪水却不是要将我杀死,而只是埋下危险的信号,等待有一日更大的爆发。其实那样的事也许高二时也有,可高三就是有这样的天时地利,让你奋不顾身地往那个深渊里跳。事情如何,人如何,既已然过去,就不加赘述,只是略说些感受罢了。尤其强烈且改变我三观的是,越优秀的人,反而越不好相处。(并非人人如此,但大的感觉或者趋势却是如此;或者说这些只是分高者,而并非真正优秀的人。)好像第二种说法更合理些。从前一直崇尚高分是为了见更好的人,这件事却给我痛击,让我重新审视这样的观念,很有幻灭之感。这也是后来动力不足的原因之一。我也说不清和这些人相处到底是什么样的感觉,但确实不令人舒服。也许优秀的人总是倾向于傲慢的。曾经我也是这些人中的一个,我也懊恼曾多次带入到我的交友之中,不过幸好还残存些许善良,高一倒是交了不少朋友。经历高三一坎,心态越发柔和平静,也越来能体谅他人之不易,共情能力难得,便是因为自己不苦过,就无法真正体谅他人之苦。高三有一段时间热衷于看奇葩说,很喜欢蔡康永口中的平静一词。其实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平静,一个人安心做着自己欢喜的事,需要做的事,内心平静无纷扰。
其实高三的人事不足为扰,只是激发的心理状态却是始料不及。强迫症。我原以为它只是关门总以为没关之类无伤大雅的小事,经此一事,才发现那根本不过是冰山一角。我总是害怕自己被人陷害、污蔑,更害怕自己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直到今天这样的症状还是存在。我在知乎上搜索,所幸还得以找到共鸣,发现与我类似的一群人。这时,我就知道,这世上不止我一个,我就觉得安全些。有一个人写到,其实强迫症患者不过就像是,人生的道路上,其他人是走了正常的大道,一路打小boss通关升级;而我们是不小心走了那崎岖的小路。小路难走,且时常有猛兽侵扰(大boss),但一旦走过了,便是极大的超越和提升。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安慰人的话,但我身在其中,却也能感到自身的成长。回首看过往,好像之前的人生与之相比都实在是人生的坦途了——之前即使有小的坑洼,却仍有欣赏的老师带着往前走(他们是我生命中的贵人),而如今的坎坷,只能一人去度——谁让我成年了呢。倒不是到这个年纪就一定如何,只是这件事发生在我人生成长的转折期里,不由得我不去深思其中的意义。
那段绝望的时光,不过是让我不停想起罗曼·罗兰的话,这是高三考生几乎都知道的“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起初我一直不懂,在真正经历了高三,经历了那些丑陋的人、事和黑暗的时光之后,才真正懂得。虽然最最黑暗的时刻令人窒息,可生命里的那份光却异常的亮,生命之火愈加熊熊燃烧。所以我想,我大概是热爱生活的。其实我也确实是一个实实在在热爱生活的人。
高三结束,高考炸雷是没想到的事。不过却觉得可接受,甚至还有些欣喜——终于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了,比如像现在安安静静坐在开空调的客厅码字,比如明天可以去上钢琴课,每天晚上都可以下棋。我也不觉得我的人生就此黑暗下去,我觉得它只不过是黎明前的黑暗。好像我现在每一天的生活,都比高三更有目标,更有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