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史称《孙子》,又称《孙武兵法》,是我国乃至于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兵书,历来被称为“武经”,“兵学圣典”作者是春秋末期人孙子。孙子,名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人(今山东惠民县),被誉为“兵圣”、“武圣人”、“百世兵家之师”。《孙子兵法》收录的是孙武所述的残缺的典籍,所以只有13篇,都是介绍在不同时候不同地点面对不同敌人时该采取的进攻或者防御计谋,每一篇都是相对独立,没有必然的联系。
《谋攻篇》讲的是关于临战前进攻的计谋问题。孙子在此篇中提到“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只有“不战而屈人之兵”方能称“善之善者”,可以说此篇算是整部兵书的精髓部分,历代的兵家追求的是百战百胜,而孙子却认为百战百胜并非是最理想的方式,他认为最理想的方式应该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此战略思想的实质是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以非军事战争为实质,以谋术和以外交为主要手段迫使敌人屈服而取得最终理想的结果。孙子的这一思想是战争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乃至于世界军事思想首屈一指的。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孙子主张的最理想的战争结果,全书的思想主脉,概括为“仗不能随便打,要打就得打赢,打赢不能成惨赢,以外交手段取得完整的不战而胜”才是最理想的方式。孙子军事思想是以谋略为基础,以争取“全胜”为战略目的。孙子认为,战略上的最佳选择是“上兵伐谋”,争取“不战而屈人之兵”。无论哪种规模的作战都要力求全胜,减少损失。一个“全”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绝非易事。他着重从三个方面阐明了求“全”之道:重用诡道、多方制敌、增强实力。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造势,以势逼人击破对方的心理缺口,从而达到不战而胜。古今中外有不少如此的例子,比如最经典的事例当属近代中国随着国力的强盛,不费一兵一卒顺利收回香港。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判刚开始时盛气凌人,表示可以把香港的主权还给中国,但管理权还是英国的,她的意思,“如果离开英国的管理,香港就乱了”。邓小平不慌不忙,但口气异常坚决,从开始就表达了“主权问题不容谈判”的态度。就在撒切尔还在不停地说,甚至以“考虑非和平的方式保留香港”相威胁的时候,小平同志突然又讲了一句话,让撒切尔脸色都变了“中国人穷是穷了一点,但打仗是不怕死的!”听到此话的撒切尔夫人愣了很长一段时间。退场的时候,神情还有点恍惚。所以才有了后来在人民大会堂台阶上跌了一跤的故事。
应用到职场同事间的勾心斗角,比如说争职位!平衡才是职场的终极法则,要斗争,必然会打破平衡,而作为经营者的老板最不想看到的事情就是平衡被打破。两个争取职位的人,肯定会有一方强一方弱,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而那个懂得造势迂回而又能达到平衡的人肯定是不二之选!所谓职场平衡即是无论胜败仍然可以维续表面的笑颜,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懂得迂回曲折,这就叫不战而屈人之兵。
以上均为个人浅见,学而知不足,愿大家共同成长,今天的解读分享到此结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