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澜山夜话
随感录||秋雨婆娑,又见蟹

随感录||秋雨婆娑,又见蟹

作者: 达摩吃茶去 | 来源:发表于2019-10-04 08:34 被阅读0次

秋天的第一口鲜,属于蟹。

“2018真情好蟹”,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去年的秋无法复返,去年秋的蟹,亦无法品尝。新秋在悄无声息的秋雨里生机宛如。不辜负美景的最好方式便是美食。

随感录||秋雨婆娑,又见蟹

丰子恺先生忆起父亲中秋赏月之乐的中心,在于吃蟹。“自七八月起直到冬天,父亲平日的晚酌规定吃一只蟹。”那时就在想,这蟹有那么好吃吗?还明文规定呀。“吃蟹是风雅的事,吃法也要内行才懂得。先折蟹脚,后开蟹斗……脚上的拳头(即关节)里的肉怎样可以吃干净,脐里的肉怎样可以剔出……脚爪可以当作剔肉的针……蟹整上的骨头可以拼成一只很好看的蝴蝶……父亲吃蟹真是内行,吃得非常干净。所以陈妈妈说父亲吃下来的蟹壳,真是蟹壳。”这一幅画面脑海里浮现数次,仍不得其解,风雅的行为怎么就跟双手捏着螃蟹,吃得掌心、嘴角都是食物联系在一起。

随感录||秋雨婆娑,又见蟹

那时我从未见过螃蟹。

小时候在渭北的一个小村里长大,从没见过海啊,浪呀,只有村西头那一年四季流淌着小溪流的排碱渠,夏天可以看到成群的蝌蚪在找妈妈,冬天隔着薄薄的一层冰能窥见褐色的小鱼游来游去。那时候,生鲜对我来说就是我们黄河的大鲤鱼!每年过年的时候大油锅里炸出来的一块块裹着鸡蛋面的鱼块,那就是我眼里的“海鲜”。一个村里的丫头哪见过螃蟹呀,更不要说吃螃蟹了。

随感录||秋雨婆娑,又见蟹

等离开家,才明白丰子恺先生哪是难忘吃蟹的味道,念念不忘的是更深人静,一家围成一桌,看月亮,谈笑风生的一刻。

随感录||秋雨婆娑,又见蟹

犹记第一次吃螃蟹,恍若昨日。每每想起来,都无法克制地笑出声来。那日,忍着孕吐的我,参加了朋友的洗尘宴。去之前只知道要吃大餐啦,自是满心欢喜咯。说来也是奇怪,打从有哟哟起,就是吃什么吐什么,可那天面对满桌的美食,唯独对螃蟹情有独钟。笨手笨脚地把这只平日横行霸道、张牙舞爪的蟹大卸八块,品尝肥嫩的蟹黄,连肉带壳胡嚼一气,甚至连蟹须,蟹身上的胃、鳃、心一并吃进嘴里,螃蟹的味道自然没有吃出来,不由纳闷:哪来美味可言?惹得满桌朋友大笑不已,终于在大家的悉心指导下,借助钳子、镊子、剪子等专用工具,吃到了唇齿留香的蟹肉、蟹黄。从此一发可收拾爱上了吃螃蟹。直到女儿出生,才偶然间看到了魏晋时期的《名医别录》记载:蟹,解结散血;蟹爪,主破胞堕胎。隋唐时期的《千金方》也记载:用蟹爪散流产。另据《本草纲目》记载:蟹爪,堕生胎,下死胎。《本草经疏》:“脾胃寒滑,腹痛喜热恶寒之人,咸不宜服。”想来也是后怕。难怪我家哟哟如此喜欢嗑螃蟹,这也是娘胎里带来的。第一次吃蟹颇有八戒吃人生果的风范,何来风雅。

原来吃蟹的学问多呢。凤姐就在吃蟹时吩咐:“螃蟹不可多拿,拿十个下来,吃了再拿。”可见那是要趁热吃呢。宝玉诗中提到: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红楼梦里吃螃蟹是大有讲究,却也真真是吃出了风雅。

随感录||秋雨婆娑,又见蟹

满大街铺天盖地广告“23次蜕壳,成就舌惊艳一瞬”?原来最美味的大闸蟹是阳澄湖的,有诗云:不是阳澄湖蟹好,此生何必住苏州。东坡不也“半壳含黄宜点酒”,红楼里黛玉吃了一点子螃蟹,觉得心口微微的疼,须得热热的喝口烧酒。宝玉便赶紧命丫鬟将那合欢花浸的酒烫一壶来给黛玉喝。酒与蟹原是不可分。可惜我不宜饮酒,每每吃蟹亦是遗憾。吃蟹的人讲究“九雌十雄”,农历九十月份正是雌蟹肥雄蟹香,可那时哪有讲究呀,断不敢放肆地大快朵颐,每每吃一次螃蟹,我就如刘姥姥说的那般“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一裘而费中人之产,一宴而糜终岁之需啊!更不要提,如酒鬼毕卓那样,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吃一生矣。于是对吃螃蟹愈发期待与向往。

随感录||秋雨婆娑,又见蟹

蟹宜独食,不宜搭配他物。最好以淡盐汤煮熟,自剥自食为妙。蒸着味虽全,而失之太淡。无意解读袁枚先生《随园食单》中的蟹,我以为我是潜意识里对秋天诗意的怀念呢,仔细想来,更是对飘香蟹肉的向往吧。

一年10月,秋意渐浓,螯封嫩玉,红膏满盖,正是饕餮食客们享用大闸蟹的好季节。我没有心境赏菊吃蟹,在遭遇了人生的一次变故中,偶然来到了河蟹胜地,朋友豪气冲天地说:“随便买,随便挑,管饱管够地吃!”不记得是否用袁先生的做法,在记忆里只永存了蟹香,现在回忆起来往往不是蟹味本身,而是吃螃蟹时陪伴在身边的人……

随感录||秋雨婆娑,又见蟹

人常说是蟹有五分香,而且香得霸道。那日,刚出锅的蟹,在搪瓷盆子里铺满了蟹黄的阳光,充盈了蟹香,两个冒着热气的小搪瓷碗里,盛着黑米黑豆粥,照亮了食欲。剥开蟹甲,蟹膏蟹黄是蟹子的精华,像极了咸鸭蛋的蛋黄,且膏满脂丰,醇厚鲜美。朋友偶尔会给我一只蟹脚,或一大块蟹黄,抑或还会给蟹甲里倒一点点醋进去,拿小勺子把边边拐拐掏一掏,递给我,仰起脖子一饮而尽,真是神仙也不换!我脑中这一幕非常深刻,没有复杂的工具,就靠着灵巧的双手和结实的牙齿,磕着一盆蟹。味道是极好的。

随感录||秋雨婆娑,又见蟹

古代文人雅士把饮酒、赏菊、赋诗、吃螃蟹作为秋天的雅事,其实好浪漫,让食意和诗意一起升华,让味蕾如菊花般绽放。“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我不是文人,亦不是雅士,只是对吃蟹情有独钟,亦或是对和谁一起吃蟹念念不忘。美食在记忆里永存香味的,往往不是好吃的本身,而是吃饭时陪伴在身边的人……

花开月圆终有时

相逢未晚待那年

随感录||秋雨婆娑,又见蟹 随感录||秋雨婆娑,又见蟹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需饮美酒,乘月醉高台。遥想李太白对蟹也是一往情深,金秋吃蟹是一件重要的事,金黄色的蟹膏饱满馥郁,蟹肉细致鲜甜。来一场心神荡漾的蟹宴。

随感录||秋雨婆娑,又见蟹

第一锅

随感录||秋雨婆娑,又见蟹

大快朵颐一番,休闲惬意的时光

随感录||秋雨婆娑,又见蟹 随感录||秋雨婆娑,又见蟹 随感录||秋雨婆娑,又见蟹 随感录||秋雨婆娑,又见蟹

蟹香飘散,温情陪伴……

   

相关文章

  • 随感录||秋雨婆娑,又见蟹

    秋天的第一口鲜,属于蟹。 “2018真情好蟹”,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去年的秋无法复返,去年秋的蟹,亦无...

  • 又见秋雨

    良宵苦短,奔波忙 勿勿一见,又分场 等与待,思与念 总是忧伤 希望在启明 失落在长庚 念想里缠绵 缠绵里念 秋雨丝...

  • 又见秋雨

    今夜微雨,淅淅沥沥,秋意渐浓,雨姗姗而来,不知何时,竟打湿窗台,也打湿了我的心! 不知道从何时起?...

  • 现代文学【不同文体的发展:散文】(第一个十年)

    编辑| 考文学 排版 | 考文学 第一个十年 一、《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1918.4《新青年》设立“随感录”...

  • 蟹肥时……

    秋雨氤氲,日渐凉意浓,眼见着蟹是愈发肥嫩,不可辜负“蟹秋”。 蟹届的老饕李渔那可是视蟹为命,甚至养了蟹奴专门做蟹剥...

  • 秋雨随感

    一场秋雨,凉了天气,暖了人心。 衣裳也换了,走在路上,寒气逼人。 35岁,一个敏感的年龄,据说职场马上进入下半场。...

  • 秋雨随感

    外面的雨滴滴答答, 在窗户上敲了一夜, 醒来起身拉开帘幕, 秋风瑟瑟寒意袭来, 想到北上忙碌的你, 是否也承受的更...

  • 秋雨随感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落个不停,好似直要落到人心里去搅乱那份闲适幽远,本捧着诗集感受泰戈尔的浪漫柔情的我涌起一丝忧...

  • 又见秋雨如烟

    看来,秋是真正地来了,雨也日渐多了起来。又是一秋,一场秋雨一场凉啊! 恰逢周末,放慢了的脚步,悠闲下来的时光,善感...

  • 又见秋雨霏霏

    秋分已过,寒露将近,这是一个多雨的节气,下秋雨也算是老天每年给重庆上的一点季节性交代吧。 这个时节的雨很温柔,它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感录||秋雨婆娑,又见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rbj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