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在“礼”之前

人在“礼”之前

作者: 别别问我是谁 | 来源:发表于2017-03-07 09:09 被阅读7次

生活在一个大的人情社会中,

很多事情是不免为俗的,

比如今天张三家的孩子结婚,

比如明天李四家的孩子升学。

以我们流传下来的习俗,

只要是拥有共同的交际圈,

就算不亲自到场,

也得请别人搭个人情。

白喜事另当别论,

我今天只想“吐槽”下,

关于红喜事送人情的事。

平常生活中,

我们人情往来比较多的无非就是三种人:

亲戚、朋友(同学)、同事。

而这三种人的关系,

又可以再进行划分:

有走得近的亲戚,

也有不怎么联系的亲戚;

有联系密切的朋友,

也有一毕业就分道扬镳的同学;

(这里直接把要好的同学关系划分到了朋友一类)

有三观相吸的同事,

也有除了工作就没其他共同话题的同事。

总之,

不管是归类到哪一种,

由于天注定的缘分,

大家就被框在了一个圈子里。

我们常常碰到这样的现象,

但凡某个共同的熟人有喜事,

身边就会有人问你:

“你去参加吗?送多少礼呀?

我还在纠结我要不要去呢?”

往往在这个时候,

你也会向他发出同样的疑问。

大学毕业以来,

就我自己的情况而言,

虽然身边陆续结婚的同学不少,

但到场参加过婚礼的却屈指可数。

除了有几个小圈子里默守着的不成文的人情规矩外,

其他未到场的婚礼,我也没有刻意搭过人情。

当然,这和其中一年我是在外地发展也有关。

不刻意搭人情的原因无外乎几点:

一、毕业后大家都忙于自己的生活几乎断了联系;

二、本来读书的时候接触也很少;

三、我自己对于人情的理解与常识有点偏差。

前面两点很多人应该有同感,

那么,我着重讲下第三点,

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

社会惯用的人情规则,

在我们上一辈人身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不管是隔多久没联系的关系,

只要听说谁家要摆酒,

就算不亲自出席,

也得想办法托人搭个人情。

若是有人独自前往了没告诉大家这个消息,

大家还得将他“数落”一番。

似乎人不到场还只是一件小事,

但是礼不到位就是一件大事了。

而我的认识却恰恰相反。

若是普通关系,

人无法到场的,礼也就直接忽略;

若是亲密关系,

人无法到场的,先把礼到场后,还得再得空补个小聚。

因为,

人的重要性永远摆在礼的面前。

若是只想着用礼金替代人的到场,

还不如直接免掉这道人情罢了。

说得直接点就是:

但凡你认为人无需到场的酒席,

就可以直接忽略掉礼金这回事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

这无可厚非。

只是有时候也会思考一个问题,

如果我不学着习惯大家都在做的事情,

是不是就意味着我是个不懂味的人?

可,

对于平常几乎没交集的人,

到了某些特定的时候,

就互相交换一下礼金,

难道不是一件显得多余的事?

也许我还有很多份未发出去的礼金和祝福,

但在看到那些刷屏的好消息时,

我是真诚的为你祝福过:

真心祝你的生活永远幸福快乐!

相关文章

  • 人在“礼”之前

    生活在一个大的人情社会中, 很多事情是不免为俗的, 比如今天张三家的孩子结婚, 比如明天李四家的孩子升学。 以我们...

  • 人在死之前

    人在死之前,总是希望自己能获得更长的时间,来以资证明自己曾更好的活过。 如果不是之前见过太多...

  • 如何才能养生?

    性是美好的 古人在行房事之前, 夫妻都要行叩拜之礼, 以表示对性的敬畏,尊重。 如何性?如何才能养生?如何才能避免...

  • “礼禁未然”成语

    《史记·太史公自序》:“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古代说的“礼”,不...

  • 春节了,该给长辈送点啥?

    以茶为礼,是中国沿袭了上千年的习俗。文成公主进藏时以茶为礼伊始,茶礼就是国人在最重要的场合送礼的必备。国家之间,以...

  • 生不得死不失

    仁生于我之前,我后虽欲求仁而终不仁; 义亦生于我之前,我后虽欲重义而终无义; 礼亦生于我之前,我后虽欲讲礼而终失礼...

  • 语文中的交往之礼

    语文中的交往之礼 人际交往之礼分为以下三个小方面: 第一,待人接物之礼。 《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在约定好的时间内没...

  • 《礼》听后感

    听完师爷讲的《礼》真的特别震撼,真的有一种相听恨晚。 之前自己对礼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层,认为礼就是礼貌,自己注...

  • 想优秀,先自律,快快来看效率手册(30—34)节方法论!

    ​30.晨礼 早晨是很多人头疼的时候。有些人在完全清醒之前要花90分钟并喝上好几杯咖啡才行。我有同感是因为我骨子里...

  • 两千石以上的官员都不能亲自驾车,汉武帝的奇葩规定竟是因他而设

    在中国古代孔子提倡六艺,这也是他学生的必考科目。古代的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古代的读书人在学业有成之前必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在“礼”之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rbp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