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武侠江湖连载小说灵异情缘谷
【连载】朔风歌|烈旗志·【楔子】

【连载】朔风歌|烈旗志·【楔子】

作者: 射石 | 来源:发表于2017-05-14 13:48 被阅读76次

两道烈焰长刀,引动北风烈烈,瀚海黄沙踏过,成了万人之敌,却终于难回故乡。

一袭轩昂青衫,悲问苍天生民,便算是屈下双膝,也甘为心中正道负上无尽骂名。

五尺乌青铁剑,借苍白少年双臂,架横梁于王朝北方,拱卫南疆,终成一代枭王。

方便阅读,您可以参考:

《朔风歌》世界观人物谱魂力设定目录

链接:

【江湖睡前故事】醉枕曲|爆裂刀手

【江湖睡前故事】醉枕曲|侠客的名义

【江湖睡前故事】醉枕曲|老剑客

(本文同时驻站发表于纵横、17k、逐浪几大中文网站,可免费观看,小伙伴们帮助凑凑人气哈)


关于这段历史的起源

长鹰掠过高空,如果鸟瞰欧亚大陆时,我们就会发现,造山运动导致中亚地区隆起为世界屋脊,山川万年更迭之下,大陆上的巨大河流便被分割为东向和西向,分别蜿蜒浇灌,滋润了亚非沿岸的文明。大河文明万载更迭,靠近河流的区域往往发展迅速,远超过其他区域文明,这也许来自于《国富论》中所说的“分工”,也或许来源于河边居民接触到了贝类,于是更早的使用了货币。当然,更多的说法则是河流之畔的人民因为便于农耕,所以有了稳定收入,于是有了时间开始仰头看天,思索悬浮于星空之中的事物。

而居住于草原、荒漠和贫瘠土地上的人们,若是遇到天灾之年,牛羊减少,便只能依靠掳掠,才能维持生计。他们往往被称为“地域之锤”,比如北方蛮族之于罗马,比如匈奴之于华夏。他们往往发动战争,毁灭文明,作恶无数。但这“恶”的起源,却往往都是源于不得已的“要活下去”的信念,与原罪无关。

没有对错可言,历史就是一条单向展开的、以大陆为篇幅的巨大卷轴,由其间无数墨线,便是由鲜活之人以毕生追索绘成,无法回头。

无法回头,便留下了无尽的忏悔,与无边的可能。

如果不是孔雀王朝拦阻,也许塞琉古一世铁骑便可以与秦昭王的雄师在空间相遇,或许不用张骞前去凿空,李牧便能遇上汉尼拔,而丝路上或许早已铺满了烽烟与尸骨。

如果窦宪不曾勒铭于燕然之山,也许匈奴便不会西迁至地中海,罗马人兴许不会遭受来自东方的战火,而拜占庭帝国的历史也定然改写。

如果那挥动“上帝之鞭”的草原金帐雄主能够续命数年,汗国铁骑也许可以一路冲杀到欧洲的最西岸,那么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也许就不会存在。

如果乌江项羽未败,如果淝水苻坚得胜,如果李纲守住了开封,如果于谦放弃了北平,如果……

太多“如果”激发了人们不断追索,直到人们终于想到——如果历史可以回头呢?

相对论让时间这头巨兽被释放,人们最终有了扭转时空的能力,历史终于有了可以被涂改的机会。于是人们企图依靠回到过去,重活一次,似乎这样便能够主宰一切,便能够用后代对祖辈的“指导意见”,去重新绘制历史的蓝图。

可是,树状结构的每一个平行宇宙之中,历史始终依旧是单向铺开的。

被改变的历史,早已经不是原本的历史。

但历史终究还是历史。

就像大河可以被改道,但终究,却改不了大水的汹涌澎湃。

因此,回到过去的人,背负的也是那一个时代的命运。

王莽大儒,以礼乐试图将天下拉回周制,然则劳民而身死。杨广奇才,开拓水利而建立中华南北共治之基石,但却流万世骂名。奇哉王安石,以金融之念而运青苗保甲,然宋虽富庶,却忧患良多。悲夫袁崇焕,书生挂帅,宁远洞见,却也身死万民之口……

佛言:三千世界,八万四千劫。

于是某一世界,某一劫中,项帅没有寻秦,唐长安没有陨石坠落,北辽南院萧大王则放下了刺往胸口的断箭,霸王一怒而苍生劫,杀将破城,借北辽耶律洪基、大理皇帝段和誉及西夏驸马之兵在中原驰骋,二十年中戎马倥偬,终于打下了大好河山,代宋而兴,称雄于中原。萧大王乘时而进,遣大将梁箫与郭北侠战于襄阳,并封禅于泰山之巅,并以泰山所在的齐鲁之地,定国号为“齐”,自封为齐朝太祖。

齐,自来便是华夏汗青长卷上难以忽视的一个字。

齐鲁之地,古来临近黄河,每多饱学之士。

秦灭六国,而齐与秦对峙良久,以山东对抗山西,以文明礼仪对抗峻法铁骑,成最末被灭之国。

南北之朝,北方齐代魏,南方齐代宋,均成一方之雄主。

齐天下,是历代君王之念。

天下齐,则是百代儒生之愿。

后六十七年间齐太宗萧承乾南灭大理段兴智,北屠金国完颜阿骨打,西平西夏李竹虚,复又内镇明教魔王张无极红巾之变,终于在汉唐和弱宋之后,又一次统一了华夏。而其后齐朝分合无端,虽有家族兴衰,四邻为乱,朋党宦臣与外戚清流也交相攀杂,齐朝可谓无一代无故事,无一世无悲欢。但兜兜转转,历史好歹总算是流淌到了齐朝武帝年间。

算来齐朝自建国至此凡三百一十七年,而齐武帝已然是齐朝的第十五任皇帝了。

齐朝至武帝时北方荒古时常作乱,但却散居无主,而兴于燕山之北的幽焉慕容氏虽然后起,却隐然欲为北方之主。西面羌苯虽有武川镇大军镇守,但其主吉者丹布少年雄才,已然颇露锋芒。隔海相望,海东扶桑的大名渐灭,战国已然到了后期。

而齐朝内部,官制已渐趋结构臃肿,民间商号结社颇有势力,已算是颇有后世所谓资本主义之萌芽。这商业之兴,则源于流民渐多,而其间便有南北东西之宗教在齐朝传播,南方市舶司处,伊斯兰教与天主教自西方而来,而北方佛院道庭之中,如拜火、萨满、摩尼等教渐渐流传。其中有教曰光明神教,原为明教,传自波斯,拜弥赛亚,信善恶二元,信徒多为黎族之人,食菜,多扮作僧侣,在齐首府玄都传教居多。自教主三百年前红巾起义被镇压之后,教徒竟然绵延不绝,百年之下,竟与齐朝王庭错综纠缠不已。

武帝小字佛狸,即位初年依先皇例,礼佛有加,后多年执政之下,有介于佛徒藏武匿兵,且多用卜算之术言未来之事,祸患人心,更有人言是为了考验昭明太子萧穆。武帝便于五十岁上,下旨灭佛。七年之下,天下佛宗凋零,玄都仅存龙泉、感业二寺得许可为官家寺院,余者皆颓败为废庙,数年之间,佛都已然化作乌有,僧侣多数还俗。光明神教之徒多在佛堂,随灭佛一事而罹难者亦无算,至于后来,大多光明神教教徒远走它地,而留在玄都之徒则分为“明”、“暗”两门,“明”者藏于庙堂,“暗”者晦于地下。

建元四十二年,齐朝杀僧侣万余,史称“建元灭法”。

而历史,便在武帝这“灭法之世”,开始转折。

这一年,有越人乱于闽,倭人始祸于浙,黎人扰于河套。

这一年,扶桑尾张国织田氏自桶狭间一胜而起,与藤原、德川并为战国三杰。

这一年,幽焉太宗慕容延宗死,传位于子海东王慕容沉。宗峻之子、庶长孙慕容宗峻之子慕容㟊于同年篡位为熙宗,封其弟慕容岘为海陵王。

这一年,荒古入犯大同、宣抚,破紫金关、居庸关,于土木堡大破齐军,齐举国皆惊,于是年届六旬的齐武帝命将军卫骋挂帅,太子萧穆监军,挥军北向,大破之。

这一年,荧惑之星守于东北天宫,其光赤紫,亮逾大星,悬半月不离,天官引为国灾之征象。

这一年,齐朝首都寻常的街巷之中,一声儿啼传出,甚是寻常。

却哪知许多年后,荒古草原上如飓风般传唱的史诗《索利亚王记》,却是从此处开始。

后续阅读:

【连载】朔风歌|烈旗志前叁·荧惑之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连载】朔风歌|烈旗志·【楔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rrq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