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友霞是一个非常重情义的人。几天前,她大学同学组了一个饭局,邀请她去,霞立马就去了,倒不是霞稀罕这顿饭,而是她太看重同学情谊。
霞说:“不知怎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心日益变得柔软多情起来。想到昔日和自己一起度过青春年少的人,就忍不住想他们,想和他们在一起,大概是我老了的原因吧。”
其实大学期间,霞是一个内向而落落寡欢的人,和这些同学并没有多少交情。
在一家私人会所,霞的同学们满满地围了一大桌,场面热闹而欢腾。大家一杯一杯地饮酒,又互相热情地劝着酒。人到中年后,同学们个个变得伶牙俐齿,原来很木讷的同学,也是口若悬河。
酒一杯一杯地喝到肚里去,喝酒的名堂一曲接一曲。不多会间,一箱白酒就喝了个底朝天。如果不是其中一个女同学有意坐在另一箱白酒上,这一箱酒也会很快报销——大家似乎都成了酒神。
这样吵吵闹闹,闹腾了几个小时后,饭终于吃完了。然后大家依照各自的经济状况,组合成一摊摊麻将。不喜欢打牌的和没组成麻将的同学,各自作鸟兽散。

霞又一次发现所谓的同学聚会、所谓的吃一吃饭,最终的目的是让大家能名正言顺理直气壮地打一次牌。
她怏怏不乐地离开了,很懊恼自己来参加了这个饭局。不过过后冷静一想,同学聚会不也就是这么一回事吗?
在这里不会谈工作,不会谈家事。都是人到中年的人了,早已明白谁都不容易,出来一次,把工作上的事、家里的事统统放到脑后,尽情地说笑,尽情地喝酒,让生活中不快和失意在这说笑和喝酒中释放。谁不是人前嘻嘻哈哈呢?至于人后的情景,那只有自己才知道。
霞想以后这样的聚会她会少去甚至不去的。她想象的同学聚会应该是这样子的:大家说道说道各自的生活、交流交流人生中的体会;或者一起流连山水之间。那像现在,打麻将成了同学聚会的主旋律,再就是插科打诨,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话。
她想以后同学之间的情谊只有靠缘分了,彼此记得当然好,忘了,似乎也没有多大的遗憾。
人到中年,不再在乎朋友的数量,而在乎的是朋友的质量。没有心灵的契合和共同的志趣爱好,宁可互相不打扰,哪怕是同学呢!
我和霞有同感。每次同学聚会,于我们女同胞尤其不爱打牌的女同胞来说,简直就是鸡肋。不去吧,于情于理似乎说不过去;去了,往往觉得也不过尔尔。
同学之间,即使是当初感情非常好的朋友,奈何隔开了几十年的岁月,深的话不便说,浅的话不愿说,于是只是说一些“今天天气很好。”“哈哈!哈哈!”之类的话 。
人生来来往往间,有些人曾经走近过你,可是之后,走着走着,却离你越来越远;有些人本离你很远很远,走着走着,却越走越近,最后成为长伴左右并且与你心有灵犀的人。这样的人,有一二足矣!有一二幸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