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历来重视教育,尤其是文学教育。古代文人可以参与政事,甚至居百官之首,王安石,范仲淹都曾为相,又同是名垂千古的文学家。所以,在中国人心中,文人的地位比别的民族高得多。受此文化影响,我国的文学爱好者也为数众多。以写作为梦想的人同样不在少数。可现实中能成为优秀作家的人只是极少的一部分。优秀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成为优秀,需要具备相关条件。这些条件恰恰是绝大多数人可以达到的。
一,天赋。为什么把天赋放在第一来谈呢?不是因为它最重要,而是最不重要。记住,你要成为的不是顶级的,流芳百世的作家,而仅仅只是一个“优秀的”。对写作而言,天赋的作用是锦上添花。你不需要多有天赋。
二,阅读。阅读才是重点。“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没有谁天生会写作,都是从前人身上学来的。所以又有“天下文章一大抄”的说法。不去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抄”也不会“抄”。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尤其是不朽的作品。这类作品的作者基本已作古。他们的作品能留下来已经能说明一切。如果我们不知道怎么挑选好书,就从那些历经数百上千年大浪淘沙留下的作品开始吧!
我们无需将它们全部读完,而是要持续地阅读。例如每天读2小时。宋太宗赵光义百忙之中每日读书两卷,说:“开卷有益”。如果今天没能“达标”,第二天补上。一个日理万机的皇帝尚且如此,我们有什么借口不“活到老,读到老”?
要针对性地阅读。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后,例如不同文体:诗歌,戏剧,小说,散文。我们需要从相关领域学习专业技巧。写戏剧的人难以绕过莎士比亚,写小说的必然接触俄罗斯文学。针对性阅读并非要排斥其它,只是侧重不同。文学是一个整体,文体,风格,流派不同,内核却是相通的,所以需要相互学习。只有采众家之长,才能精益求精。
要广泛地阅读。不仅是文学类书籍,写作表达的是整个时间和空间内的人类,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不在具体的环境中了解他们,就不可能表现出他们。哲学,心理,历史,政治,经济。以及大量理工类知识,我们都要有所涉猎。写作的素材不仅取自生活,也要取自书本,而且是各类书本。但这些书籍只是辅助阅读,无需通读,精读。在现代技术的帮助下,我们能够轻易地查询到需要的知识,大大减少了阅读量。但我们还是要去适量阅读,因为书中的内容不只在某个知识点本身,还有整个系统的关系,以及理解知识系统的能力。
三,训练。熟能生巧,高超的技能是刻苦训练的结果。当我们看见一篇优秀的文章时,不要急着自叹弗如,而应当看到它背后成百数千的练习。美国恐怖小说作家史蒂芬金一年到头除了独立日和圣诞节,每天坚持写作。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我常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一篇文章刚写出来平庸笨拙不足为奇,病句,废话,错字,不恰当的分段,标点。这些情况专业作家也不能避免。所以我们要修改,不断地修改。列夫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修改了七遍。修改的重点不是错别字,而是废话。删减是修改的开始。
许多学书法要从临摹开始,写作也是。作为初学者,模仿是通往写作之路的一个入口。但要模仿不同的作家,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文体,不能让自己受限于某一领域。受缚于他人则不利于自己的独立。学习大师的写作技巧,转化为自己的文采。有些好书文采并不出众,而胜在它处,但具备好文笔依然是一个优秀作家的基本技能。修辞手法在不同水平的作家笔下高下立现。比喻,连小学生都会用,可是多少人能用到钱钟书的水平(《围城》)?学习,模仿,训练,把别人的文采吸取为自己的。
四,阅历。阅历并非必要条件,勃朗特三姐妹就阅历有限。但我们更应该看见的是,缺乏丰富的阅历,许多顶尖作品就不可能诞生。淘金者杰克伦敦,新闻记者马克吐温,战地记者海明威,太多了。更不必说离我们较近的曹雪芹。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参与生活,与人交往。爱情的悲苦与甜蜜不在他人的小说或自己的想象当中,而在刻骨铭心的记忆和伴随终生的伤痛中。蒲松龄尚且用茶水换故事,我们更要把自己放进生活的熔炉中历练。
五,思想。文学最终表达的是人和世界的关系,没有敏锐的洞察力就没有深刻的思想,就无法阐述出如此复杂的关系。思想源自书本和生活,但最终要转化为自己的,只能靠思考。所以我们要不断思考,还要学会怎样思考。“通过表象看本质”。为什么有的书短命,有的书却能穿透时空?因为它思想深刻。优秀的作品绝不可能没有思想,优秀的作家绝不可能浅薄。哲学书籍(包括心理类)的重要性正在此体现出来。它们可以擦亮我们的眼睛,帮助我们看到事物的本质。
六,营销。优秀的作家要有优秀的作品,优秀的作品首先要让人看到,而且是“正确的”读者。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针对的读者是截然不同的。这些读者分布在不同的平台或板块,我们需要主动去找他们。经济学无处不在,营销自己是表现价值的基本技能。懂得营销的人事半功倍,而空有一身本事无法施展的人数不胜数。目前几个网络写作平台针对的读者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起点。此外,这些平台给予的物质奖励也是对我们写作水平的一种肯定。
即便没有天赋,只要做好以上六条,已足够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
2019/4/2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