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金庸先生去了,这没有什么,因为在先生的作品里,我们早就见惯了生离死别,已经学会了了淡然处之。

但是淡然不代表我们此刻能掩藏自己的心痛,不论是那首荡气回肠的铁血丹心还是李白的侠客行。我们吟诵的时候,想象自己是月下的剑客,银鞍白马,千里不留行;我们挽臂歌唱的时刻,以为自己就是郭靖和蓉儿。这一切并不虚假,因为这塑造了我们的心理,我们的人格。

还记得读到射雕英雄传的最后一章,侠之大者四字跃然纸上,心气陡然提升。贯穿射雕英雄传的心理思想和情绪,是我人生的动力,青少年时隔一阶段就要看一次以振奋精神。前年郑重推荐给凤歌,然而她似乎无感。

令狐冲的至性至情,张无忌的憨厚无害,也和郭靖的质朴无华一样塑造了我的个性。与其说是孔孟之道造就了我的仁义本性,不如说金庸笔下的人物深深影响了我。也许,儒与侠并无分别,江湖和庙堂本为一体。

蓉儿还是瑛姑吟诵的九张机,是我们爱情的原型吧。当然,也有仪琳离去那一刻的佛偈:于爱故生忧,于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这是何等的爱啊!又是何等的人生憾事!

然而,我们终是一个朴素少年,是郭靖,是少年张三丰,是张无忌,是石中玉,是外表潇洒内心笨拙的令狐冲和段誉,是豪情万丈却茫然无助的萧峰。我们踉跄前行,倔强的不肯认输,积善成德,集义而生,终于浩然正气磅礴而出。现在和未来,苟且与远方,不过如此。哪个男人又不是这样呢?

别了,先生!然而上师在于不在,应无分别。先生的存在,本就不在于皮囊,早就升华为精神,令国人受益无穷。

面对无常,面对世间,先生的著作帮助我们亮出了自己的剑!心意相通,侠义沛然,千古绝唱,此生无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