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省篇:吃自助 别撑着(茅卫东)

作者: 9b18ebb90386 | 来源:发表于2019-03-29 05:56 被阅读5次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这一点,适用于学校教育,同样也适用于家庭教育。

有的爸爸妈妈,热衷于教孩子占小便宜:购票时让孩子缩着身子以便不花钱或者少花钱;带孩子到办公室打长途电话;从单位拿点纸张笔墨供孩子学习用更是常有的事;吃自助餐时不但鼓励孩子挑贵的督促孩子多吃点儿如果能够偷拿点食物出来更是美事……

是这些爸爸妈妈缺钱吗?或许有这个因素。但据我所了解的,很多爸爸妈妈并不差钱,他们自己爱占小便宜,也并不真的是要省点钱,倒像是一种习惯,似乎觉得这样做很有成就感。慢慢地,教孩子占小便宜也成了这些爸爸妈妈一种近乎本能的行为,一旦有这样的机会就不会放过。孩子从小接受这样的家庭教育,自然是“近墨者黑”,觉得占点小便宜天经地义,理当如此,哪个不这样哪个就是脑子进水。

这种占小便宜的行为自然不仅仅存在于家庭教育中。事实上它简直就是国人的一个标志性行为。多年前看到一则报道,说中国的留学生在国外打投币电话有一绝招:先把硬币穿个小孔,然后拿一根细线系住,打电话时投进去,打完了再把硬币拉出来。这事后来被人家知道了,自然很丢脸,不过国人普遍爱占小便宜的行为似乎并没有因此绝迹。

为什么会这样?我曾经花了不少时间思考这个问题。结论是:这首先不是个人的品质问题,而是因为过去我们太穷了,但这还不是最本质的问题,真正要命的是,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除了占点小便宜,或者得到某个大人物的青睐(这种机会太少太少,付出的成本其实很大),我们几乎没有其他能够让自己过得好一点的办法。说白了,国人这种爱占小便宜的心理,其实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使然。

制度是人定的,制度反过来也会塑造人。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造就了国人普遍爱点小便宜的习惯,更培养出了一种扭曲的心理和认知。而这种扭曲的心理与认知一旦形成,就不会因为制度的变革、个人经济状况的改善而自动矫正。于是我们看到了,很多人现在并不穷,可是他们还是习惯占小便宜,甚至热衷于占小便宜。更令人遗憾的是,他们还把这种习惯传给了自己的孩子,以为这是在教孩子适应社会。

必须再强调一下,我不认为爱占小便宜是个人品质问题,或者说品质问题只是一个表象,它其实是一个社会心理问题,是一段痛苦历史的心理延续,而且依然有它存在的、强大的现实依据。

这是一个很大的论文题目了,我不想把这篇小文写成一篇社会心理学论文,不过现在我的确很想说一说我在之前的博文里一直没有明说的一个观点:如何教育孩子,很多时候并不是爸爸妈妈们自己的意愿,很多爸爸妈妈其实自己也弄不懂为什么要这样教孩子,他们会说:“教育孩子不是一直都这样吗?”“大家都是这样做的啊!”“书上这么说的啊!”而能够真正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的爸爸妈妈,似乎并不太多。

有点扯远了,回到爱占小便宜这个话题吧。

如果哪位爸爸妈妈还需要甚至是必须通过这样的方式改善家庭生活,我觉得他(她)有理由继续这样的行为,毕竟生存是第一位的。如果有谁觉得不应该这样教育孩子,那最好先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自己的钱然后递过去。当然了,如果看到我的这篇博文,以后开着车带孩子去吃自助餐时还要鼓励孩子多吃偷拿,那恐怕这位爸爸或妈妈也真没治了。

毕竟,孩子一旦养成了爱占小便宜的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孩子也就毁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内省篇:吃自助 别撑着(茅卫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thk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