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锋志
那是一段不平凡的岁月,你用你锐利的眼光、清醒的头脑、冰冷的笔触,呼唤着沉睡的民族,搭建着一国的精神支柱,你的笔锋,闪烁着先人一步的智慧。
黑夜,无尽的黑夜,执笔的人已伏在书案,劳苦的人也都沉睡着。莽源中,一棵松柏猛烈的摇着,寒风瑟起,与黑夜争夺他的世界,继而便是无息的哀吟,恍然间,黑夜似乎颤抖了一下,寒风卷走他的成果,呼啸而过,留下一抹惨白的的肃杀,这么惨白的肃杀,愈来愈浓厚,直到映亮了天际,公正而又真实的阐述着它在黑暗中见到的一切。
这抹黑暗中惨白的肃煞,便是鲁迅。
鲁迅一直都悬挂着他那只能审视一切的笔。当时的社会,似乎一直都缺着什么,缺着什么呢?犯了错的人一本正经的摇头否认自己的罪行;目睹了惨案的路人低头而过,对他人的不幸给予冷漠;执政的人一本正经的坐在堂前,暗地里却又受着别人的贿赂。面对世道的不公,他人都选择了沉默,坚持着“沉默是金”的美德。在这个时候,鲁迅站出来了,他将自己手中的匕首一次次准确地投了出来,鲁迅先生说:“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鲁迅是一个巨人,他以他巨人的身份高声说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当、敢做。鲁迅当然敢说敢做。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过:“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国新文化的方向。”基于文化人的筋骨,清醒的自我意识,鲁迅从不盲从于社会,是中华民族鼓与呼的使命与担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鲁迅的作为都是有方向,这源于他最初的动力,面对这病态的社会,他下定决心要改变这种局面,他一直在不断尝试,并最终选择了弃医从文,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他的自强不息的追求,让当时的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即是一种韧性的战斗。他呐喊过,也彷徨过,但他从未屈服过,在当时无形的却又无比险恶的战场里,他仅凭一只不是刀枪缺胜似刀枪笔,使别人的弱态毕露无遗,给其以致命的抨击。
鲁迅已是一个逝去的时代,但他始终是一个民族魂,他用冰冷却又极其真实的笔锋,审视着新时代的一切。
安徽太和一中
2017级13班
范娇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