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佾篇第三」14
【原文】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译文】
孔子说:“周朝的礼制借鉴于夏、商二代,文明鼎盛。我遵从周礼。”
【注释】
“监”音“建”,通“鉴”,即借鉴之意。
“二代”指夏代和商代。
“郁郁”,文采美盛的样子,引申为“充分、鼎盛”。
“文”,一般解作礼乐制度,其实作“美、善”解更佳,与“文质彬彬”之“文”同意,此处用以赞美周礼对于文明更加充分的体现。
【评析】
孔子曾回答子张的提问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周礼借鉴于夏商二代,由此可知。
当然,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孔子并不是一个保守派。对于制度选择,孔子的原则并不是“从周”,而是“郁郁乎文”。不管何种制度,哪个能更好地体现文明和仁义,哪个就是孔子的必然选项。因此,孔子接下来对子张说:“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在孔子身后的两千五百多年中,其“继周者”,先有“家天下”,后有“党天下”和还政于民的“公天下”。若孔子再世,当作和选择呢?
我们无法替孔子作出回答。但我们可以从后世儒生王韬和康梁变法的选择中略见端倪。
此外,我们唯一可以确定无疑的就是,孔子绝不会选择以暴力维持政权的制度。因为孔子明确表示要“为政以德”,而非“为政以暴”。不知道这是不是孔子被挖坟掘墓的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