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是不是冥冥之中的安排,毕业时对体制内的不感兴趣甚至排斥,到现在的渴望,因为体制内很稳定分,不同年龄段的诉求确实不一样。离省考只有24天了,3个月的准备并没有给我带来好多安慰和信心。糟心的心态在作祟,是负重前行还是想得太多,可能二者兼有。
整理书架时发现过往的岁月里就买过基本公考的书,其中还零星裸考过一两次,有印象的是有次还是国考,初生牛犊不怕虎,毫无准备,毫无压力就去参考了,当然考完也没任何内疚,毕竟不是自己想要的,赶鸭子上架罢了。当年竞争还没现在激烈,可惜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能参加的机会真的不多了,这次说是破釜沉舟一点不为过,但是这个状态让人着实难过。孤独,自闭,抑郁,逃避......
说起行测,五大部分:常识,数量关系,言语,判断,资料分析。涵盖面广,可谓是需要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想得高分真的不容易,不能小看了。常识还不好准备,地理,经济,法律,生活常识,古诗词,历史等。数量关系主要有行程问题,数量关系,经济问题,比例关系,溶液问题等。言语考察实词,成语填空,主旨中心题,细节题等。判断则包括类比,下定义判断,逻辑削弱,加强,形式逻辑等。资料分析主要考察:现期,基期,增长量,增长率,两期比重,间隔增长率,需要特别注意细节,小心出题人挖的坑,算的时候也要注意技巧,比如:截位直除,以坑填坑,百化分等。
关于申论,在备考前,我一直以为申论是主观题,大概就是写作文,这样下来信心满满的,回想学生时代语文一直都不错,就莫名的欢喜起来,才知道不光这个判断是错的,连写作文都生疏了,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要想洋洋洒洒写出1000字谈何容易?且不说知识储备还剩多少,光那个下笔如有神的感觉都找不到了。申论是客观题,所有的解题思路都应该遵循文义为王的主旨。总结归纳没问题,但是应该尽量用原词原句以保证原汁原味。还有就是不能过度推测,不能脑补,厘清文段的中心思想,层次逻辑,按文章的逻辑层次划分或者按主体法进行分类归纳,基本思路是总分。
关于大作文,中心论点和各个分论点都应该从材料中梳理得出。对于命题作文或者半命题作文或者题目自拟的,有必要解释一下题目中的关键词,然而引出重要句子,以排比对仗等方法更显气势。文章可以以五段三分来布局,虽然老套但堪称经典,不容易出错。标题,解释说明,过渡引出三个分论点,总结升华展望,可以进一步引出名人名言,古诗词等。文章可以写成政论文或者策论文,或者政策相加。感觉政论文要好写一些,策论文应该也还好,主要是要根据材料进行梳理,如果梳理出来的更多的是意义影响等,那就写政论文,如果对策类较多,那么写成策论文就不错,如果兼具问题,意义,对策,那么政策论文也可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写到这里还是身体力行去练练了,毕竟实践出真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