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份以来,全国各地强力开展打击食药环犯罪“昆仑”行动暨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据了解,广东省公安机关自行动以来共破获食药环和知识产权犯罪案件2881起,捣毁窝点1654个,打掉犯罪团伙568个,刑拘4295人,涉案金额33.39亿元,配合打掉食药环领域黑恶团伙36个。典型案例有广州“4.26”有毒有害食品案、广州“8.28”特大跨境生产销售假药案和珠海“6.19”特大非法采矿案等,这些都是全国有影响力的大案要案,具有涉案人数众多、涉案产品数量多、涉案金额大及危害巨大等特点。
2019年12月3日,在打击食药环犯罪“昆仑”行动暨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成果宣传展示活动,广东省在广州、汕头、江门三地共销毁食药环各类涉案物品990861余件,重量约680余吨。其中食品类212572件、保健品类17382件、药品类1100件、侵权假冒商品类751607件和危险废物类8200件。“昆仑”行动成功捣毁了一批制假售假、坑害老百姓的“黑工厂”、“黑作坊”、“黑窝点”,依法严惩了一批犯罪分子,守护了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公安机关呼吁广大人民群众踊跃检举揭发相关案件线索,如果消费者发现自己购买了假冒伪劣商品,一定不要自认倒霉,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这样才可以使假冒伪劣商品没有立足之地,既维护消费者自己的利益,也维护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那么这就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具备识别假冒伪劣商品的知识,下面以药品为例,分享六个识别假药的方法。
1、带有”根治“的药名多半是假药
药名暗示能根治某些疾病的多半是假药,正规药品名称一般不会含有这些内容。例如“抗癌胶囊”、“皮癣一扫光”、“抗风湿药酒”等。
2、文号不规范
目前药品批准文号格式为“国药准字—字母—八位数字”,字母包括H(化学药品)、Z(中药)、S(生物制品)、F(药用辅料)等。像“药卫监字000000号”、“药消准字000000号”这样的批准文号是不规范的。
3、说明书混乱
鉴别假药时需看清说明书。药盒上会有简要的说明书,表述疾病治疗范围时,中(成)药只能说“功能主治”,化学药品制剂为“适应症”,生物制品是“作用与用途”或“接种对象”。假药的说明书经常表述混乱,比如某中成药介绍它的“适应症”是“牛皮癣等皮肤病”。
4、没有有效期
如果从药盒上找不到生产日期和有效期,也是一个“马脚”。正规药厂批号规范,有效期标注准确。如药品生产批号为20080731,三年有效期,失效期2012年7月。
5、标记不明确
某药品在药盒正面的右上角标有黄色的“外用药品”。正规药品标注药品分类,如处方药、非处方药(OTC)、特殊药品(外用药品、精神 药品等),而且标注清晰、色彩规范。假药或者没有标注,或者标注文字图案线条模糊、色彩运用不规范。比如,按规定“外用药品”标注应为红色,有些假药却是褐色或黄色。
6、包装上有广告
药品包装上是不允许随意标注其他内容的。如广告性质的口号、标题;超出说明书内容以外的宣传资料等。如果遇到有宣传以上情形的,可以怀疑为假药。药品生产地址、联系电话等的一致性、真实性也是判定真假药的一个方面。
(参考资料:《如何辨别假药小贴士》,平安潮州百家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