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时至年中,又逢考核,虽然今年的招商大趋势处于谨慎乐观区间,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招商难已成为各大园区面临的普遍问题。在前几期中,我们分别从招商团队、职业经理人角度分析了目前的现状,今天,中联智创创始人、京津冀产业一体化实践者曹志国先生将视角对准决策人,为您分析:在园区决策人眼中,今年上半年的招商是否理想?决策人到底懂不懂产业?在运营中的作用是什么?
距离2016年中考核还有不到10天的时间,许多产业人迫不及待地想了解今年上半年市场真实的反映是什么?大家都知道招商越来越难,这跟决策人的判断和产业地产的盈利模式有没有关系?今天,我们就从市场的真实诉求反映;开发运营商是否懂产业;园区运营靠决策人还是靠团队三个维度来探讨这一话题。
◆ ◆ ◆
多因素制约,导致上半年招商难
问:今年上半年,国内产业园的招商情况如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较多?
曹先生:根据中联智创的市场观察,从去年到现在,国内园区的发展项目进展普遍较慢。这是受许多因素影响造成的。首先,即市场因素。市场是硬环境,产业园可以促成产业集聚,但很难凭空引导一个行业,创造一个市场。不同级别的城市,经济基础和产业基础会有很大差异,这也导致了一线城市的园区招商环境和二线、三、四线城市的巨大差别。
其次,园区定位因素,可以肯定地说,招商情况直接受系统定位影响。不同的定位导致的不同的招商结果。目前招商难在很大原因在于园区同质化严重,差异化不明显。
第三,决策者的因素,开发运营商与园区从业者严格意义上来说,其实是一个团队。开发运营商同样要了解市场,产业,企业需求等,而从业者更加需要体现专业精神与敬业精神。
问:产业园定位难,体现在哪些方面?
曹先生:一个地区的产业定位真的很难,受到政策因素、资本因素、转型因素、多元化因素、平台因素等等影响。一方面,园区必须要有精准的产业定位,才能形成产业的集聚,否则招商难度更大。另一方面,园区定位要考虑许多因素,比如,在区域内要考虑主导产业、机会产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趋势。此外,还要根据政策的调整,进行实时调整规划。所以,我们一直强调,要从顶层的规划和布局来的考虑产业定位,也就是要强调决策人的作用。
◆ ◆ ◆
懂产业,有思维的决策人太少
问:园区的决策者,在招商和运营中担任什么样的角色?
曹先生:这个问题提的很好,中联智创多年来一直在分析影响产业园招商和运营的因素,那么在其中,决策者担任了什么样的角色?产业地产土地持有者、开发者包括政府相关部门的决策者懂不懂产业?以中联智创接触的园区来看,一般而言,产业地产的开发商以土地运营者居多,所以决策者对园区的招商和运营有着直接的影响。
首先,决策人直接影响园区定位。刚才强调了园区产业定位是从顶层规划、布局并调整的,产业集聚要靠政策引导和资源整合,不同园区之间的互通有无,通力合作非常重要,这一点只有决策人才能决定。
其次,决策人对团队有直接影响。决策者是园区的最大长官,是园区的当家人,如果决策者如果不懂产业的运营、平台的搭建,那后果可想而知。所以,园区决策人一直在努力,但是目前,有清晰的战略思维、平台思维的企业家仍不多见。
◆ ◆ ◆
职业经理人,无法取代园区决策人
问:并不是所有的园区决策人都懂产业,那么职业经理人是否可以取代决策人?
曹先生:许多人认为决策人不懂产业,但是,千万不要小看决策者的智商,能够成为一个团队的决策者,其经历、阅历、付出一定不会比其他人少。决策人可能不是某一行业的专业,但是他们却具有出色的平衡能力,和优秀的资源融合能力。决策人在很多方面高人一筹,这也是为什么经理人成不了决策者的原因。
问:决策人和园区职业经理人、团队如何配合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曹先生:决策人制定思路、为团队提供良好的氛围,经理人拿运营方案,团队的良好执行是最理想的配合。怕就怕前期思路只是空中楼阁般,一切要靠后期执行来实现,这就会使招商系统带来巨大压力。目前,大部分都在园区在衡量一个经理人的业务能力,而不是管理能力,运营能力,激情正能量的能力。
所以,决策者和经理人、团队之间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保持上下一致性是解决招商运营等问题的利剑,要达到这一理想状态很难,需要双方不断磨合、相互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