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佛陀传》十六个观息之法门

《佛陀传》十六个观息之法门

作者: 楚丹丹 | 来源:发表于2018-08-16 19:28 被阅读252次

第一口气息:吸入长的气息时,要知道自己在吸入长的气息;呼出长的气息时,要知道自己在呼出长的气息。

第二口气息:吸入短的气息时,要知道自己在吸入短的气息;呼出短的气息时,要知道自己在呼出短的气息。

(这两口气息能帮助你打断昏沉和妄念,同时使你升起专念和接触当下此刻的生命。昏沉就是缺乏专念。呼吸的觉观,可以让你回到自己和生命里。)

第三口气息:吸入气息时,要觉观全身;呼出气息时,也要觉观全身。

(这口气息能使你因观想身体而与自己的身体真正接触。觉观全身和身体每一个部分,能使你体会到身体存在的奇妙,又可以把生死的过程,在你的体内显露无遗。)

第四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会令身体安静平和,告诉自己呼出气息时也会令身体安静平和。

(这口气息能帮助你获得的身体上的平静祥和,因而达至心、身、气都融合合一。)

第五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感到喜悦,告诉自己呼出气息时也感到喜悦。

第六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感到快乐,告诉自己呼出气息时也感到快乐。

(这两口气息,能带你跨进感受的领域。这两口气息能替你创造滋养身心的平和喜悦。全因为散乱和昏沉都已止息,你才可以回到自己,投入此刻。幸福和喜悦的感觉,会在你心内冒起。

你住于生命的奥妙,可以亲尝专念所带来的平和喜悦。由于与生命的奥妙接触,你便可以把中立的感觉也化为悦意之感。这两口气息,是替你带来悦意的感受的。)

第七口气息:吸入气息时,要觉观自己心内的活动;呼出气息时,也要觉观自己心内的活动。

第八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自己把心内的活动平静下来;告诉自己呼出气息时,自己也把心内的活动平静下来。

(这两口气息能使你深入体会自己升起的感受,不论是悦意、不悦意或中立的,继而让你把它们平抚安稳下来。在这里“心内的活动”是指感受。当你觉观自己的感受之后,你便可以看清楚自己感受的根和性。这时,你才可以控制和平伏它们,虽然它们可能时从贪欲、嗔怒、或嫉妒所产生的。)

第九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同时觉观自己的心念;呼出气息时,也同时觉观自己的心念。

第十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同时使自己的心念轻快平和;呼出气息时,也同时使自己的心念轻快平和。

第十一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同时在集中自己的心念;呼出气息时,也同时在集中自己的心念。

第十二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同时释放自己的信念;呼出气息时,也同时释放自己的心念。

(这四口气息,带你跨人第三个领域——心。第九口气息令你可以确认自己心里的不同境界,如体会、思维、分别、快乐、悲哀和怀疑。你要观察和确认这些境界后,才可以彻视心的活动;当你确认心的活动后,才能使你的心寂静平和。这就是第十和第十一口气息的功能。第十二口气息让你释放心内的所有障碍。这时,你的心才会重现光明,照见行念的根源,因而可以降服重重的障碍。)

第十三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同时观照万法的无常性体;呼出气息时,也同时观照万法的无常性体。

第十四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同时观照万法的坏灭;呼出气息时,也同时观照万法的坏灭。

第十五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同时观想解脱;呼出气息时,也同时观想解脱。

第十六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同时观想舍离放下;呼出气息时,也同时观想舍离放下。

(以这四口气息,行者便可以进入心所产生的物象领域,而集中心念以观察万法的实相性。首先时观察万法的无常。因为万法无常,故万法皆会幻灭。)

这就是佛陀怎样教导观身体、感受、心和法(心生之物象)的十六观息之法门。

相关文章

  • 《佛陀传》十六个观息之法门

    第一口气息:吸入长的气息时,要知道自己在吸入长的气息;呼出长的气息时,要知道自己在呼出长的气息。 第二口气息:吸入...

  • 观心正脉指要

    观心法门,这是佛陀亲传的直指人心的法门。 佛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

  • 四念住谛观法门

    四念住谛观法门 佛陀在《大念住经》中说:「四念住乃远尘离垢、超脱忧伤、祛除苦恼、成就妙道、现证涅盘之不二法门。」可...

  • 【文魁大脑读书会2017】吕柯姣 第41本《呼吸法门精要》

    释迦牟尼教导两个重要法门,一个是安那般那出入息,一个是不净观白骨观。本书主要讲安那般那出入息。出入息就是出息和入息...

  • 观呼吸——《佛陀传》

    如果你们都可以持续修行圆满的觉观呼吸,你们将会获得很大的效益。它可以帮助你们成就四念处和七种正觉因素的修行,从而使...

  • 能救赎我们的只有自己

    佛陀遍历苦行,为众生宣讲八万四千法门。然佛陀又说,吾为汝说法,解脱依赖你自己。 佛陀针对众生不同根器宣说如是多法门...

  • 二入四行观

    “二入四行”又以“壁观”法门为中心。《续高僧传》记达摩感于道育、慧可之精诚,“诲以真法。如是安心,谓壁观也;如是发...

  • 四念处

    “四念处”是佛陀为弟子们开示的一种观修法门,佛陀开示“四念处”是为了对治众生的常见和有见,即众生认为有恒常不变的我...

  • 正念的奇迹|一行禅师|第四章|鹅卵石之七

    心直接在心里体验它自己。 即受观受,即心观心。——《正念经》(或名《出入息念经》) 有人过佛陀之所以用这样的句子,...

  • 2021-07-11

    呼吸法门和不净观法门,是佛所亲传的二甘露法门,从佛世大家都这样修的,因为这个世界的众生,有气含识,二十四小时都要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陀传》十六个观息之法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bno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