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是什么?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课题。我理解的人生,就是从生活中找到自己,活出自己的模样。有人从生活实践中悟出,有人从读书中读得,而我是从生活实践和书中共同寻到的。人生各有各的苦,人事十之八九不如意,是要在苦中,不如意中习得快乐的能力,即使深陷泥潭,也要具备看一眼天空的心境,永怀善意和美好活着。当你回看来路的时候,一路有光,有风景,便是有意义的人生。
生命本来就是无比孤寂的,再亲的人,哪怕是父母、兄妹、爱人,也不能陪伴你人生所有的旅程。而人生的困惑和不如意,现实中或许找不到好的解决方式,而在书中总能看到光亮,引导我们坚定的自省,完善,坚定地走向善良。
每一个年龄阶段,我们读的书 ,收获是不一样的,随着阅历丰富,读不懂的书,某一天会忽然大悟。
《红楼梦》是一部小说,是一部社会大百科,更是一部人生箴言,它以社会作为背景,以一个大家庭为中心,以女性群像为主体,社会,家庭和个人命运,千丝万缕,各色的社会人生,有作奸犯科的,有圆滑世故的,有八面玲珑的,有机关算尽的,有洁身自好不淖污泥的,有见风使舵的,有清高孤傲的……人生的命运随着社会的风云变幻,悲欢离合,变幻无常,到头来还不是落得一片大地真干净,历史都是惊人的相似,一片山河一片血,自然的荣枯从未停下过,而这正是人生常态,在这社会的浪潮中,如何去把握自己的命运,如何活得简单通透,我认为看似愚痴的宝玉是执着的,是智慧的。

宝玉是大爱的化身,执着于真,执着于爱,执着于善。曹雪芹在经历了大富大贵后家族的衰落,人生的潦倒,是对生命的大悟,宝玉又何不是他的化身呢?看一下宝玉的人生轨迹,他生活在女人群中,他爱每一个女人,说女人是水做的,见到便清爽,男人是泥做的,见到便污浊。他身边设计的各种女子,都是为他以后的悟道出家做的铺垫,他的人生最后是圆融的。他不喜欢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礼教,到最后彻底放弃儒家,再从儒家典型的代表人物林如海和贾雨村的人生中,我看到作者对儒家的批判,对佛家和道家的尊崇,而宝玉本身就是儒释道的一个化身,一种中国人的智慧。
《红楼梦》我不知道看没看懂,反正是读了不止三遍,读过总有些东西沉淀在骨子里,就如幼儿睁眼看世界,他看懂了吗?我们认知就是从幼儿,一步步感知这个世界,这个社会,积累起来的,见到的,听到的,读过的,都会随着岁月沉淀在脑中,然后去寻找、捕捉我们想要的。
一个人,因为认知和悟性的不同,对于生命的认知也是不同的。有的人随着成长从了众,始终没有自己的思想,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有的人,始终保持了己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视角,便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真正有思想的人是孤独的,孤独是一种美的人生状态。一个人的充实,一群人的孤独。一个人散步,可以任由思想驰骋,而一帮人散步,思维是互相牵制或是从众的,是无法好好感受自己生命的律动的。一个人,一本书,是孤独,是充实,是静,是思考,是享受,是一种物我相容的境界,一个人的孤独远胜人群的寂寞……卡特里娜·凯尼森说“孤独是心灵的假期,是停止为别人而活着,而让自己惊喜和快乐的机会!”
《红楼梦》伟大,在于哪里呢?因为一部书,有了红学会,各吵各的,甚至互不相让,都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吧!文学评论的原则“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史,也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吃穿住行,官商主仆,上层低层,各色人生命运。
人生总是会有许多的困惑和迷茫,而书籍像一盏明灯,往往指引着我们走出人生的丛林和泥潭。我读书大多是获取解决困苦的力量,寻求人性之美,感受下他人的波澜壮阔,寻找一下生命的意义吧!
我没有系统地读过别人研究的《红楼梦》,只读过胡适和俞平伯的片言只语。去年觉得闫红写的《刹那芳华,误读红楼》不错,读了读,她站在现代人角度来解读,读来也还算舒服。蒋勋老师讲《红楼梦》是美学的,又融入一些佛家的思想,喜欢是因为他讲的通俗,是日常生活化的,他带给了我的《红楼梦》是生活化的美。白先勇老先生确是讲到了我心里去了,他让我感受到,一部红楼,伟大无处不在,每一回的构思,场景,人的设置,每一句话,人物形象之间的关联,寓意,只有曹雪芹做的到,这作者像神一样站在我的眼前。这是一部社会大百科,是一部关于生命哲学的书,人与自然的关系,宏阔的社会思想,儒家的,道家的,佛家的在宝玉身上融为一体,宝玉身边的那些人物,肉体的、精神的,出世的、入世的……都是为了宝玉的人生做的铺垫。
一个人物可以分身几个人物来塑造,比如黛玉,晴雯,妙玉,是各自的人,又是一个人;宝钗,袭人也是一样;而宝玉是他自己,又可能是蔣玉菡,秦钟,秦可卿是他性的启蒙,袭人与蒋玉菡又可能是他的肉体化身,而黛玉,妙玉是他的精神化身……,他和宝钗的婚姻是俗世的果,宝钗怀孕了,是他完成了对家的一个交代,出家是对生命的彻悟;还有红尘深处的王熙凤,聪明一世,机关算尽,反害了卿卿性命,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象征土地原始生命的刘姥姥,儒家代表贾政,贾雨村等等,作者神妙广阔的构思,前后的勾连,叹为观止。
伟大的人都是天设的,不是努力就能做到的。我从不去问《红楼梦》是谁写的,是不是曹雪芹,只关心有这部书,是天赐人间的生命之书,只是借了作者的手记录下来,流传于世,想告诫些什么。
作者是天设的人,让他经历繁华富贵,山珍海味,人世间凡是能想象到的富贵他都享受过了,也就是说皇帝也不过如此。富贵乡,温柔梦浸染过的生命,然后坠入炼狱般的苦难,穷困潦倒,连孩子都养不起的境地,在大起大落中,在这样的人生中去思考,去醒悟,他成了大智者,留下一部红楼,人生绝唱。这让我想起了弘一大师,家世的富贵繁华,他是不必过苦日子的,而他确是经历了繁华后自己选择了青灯古寺,过苦行僧的日子,胸怀普度众生之志,寻到了生命的意义,“悲欣交集”。
大观园就是一个浩渺的世界,一个社会形态,有统治者,被统治者,有高贵的,有低贱的,有尊贵的,有卑微的,有富贵的,有穷困的,有清高的,有庸俗的,有高洁的,有龌龊的,是他人也是生活中的你、我、他……林林总总,“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苦心膏沐不论赀, 富贵人生各有时 。”宝玉在红尘中经历一番历练,一步步参透生命的本质,大彻大悟,在白茫茫的雪域中出家,这是一种生命的圆融,始为何来,终为何去,似喜似悲。
每一个生命都可爱,每一个生命都可怜……真实方有万钧之力,方不负此生。
文学艺术肩负着塑造人类灵魂和挖掘生命意义的使命,它使人生更有趣,更值得来过。一部好的作品,给予人类的濡养是不可估量的。读好书,可以使我们的人生更有趣,可以使我们的生命更饱满,可以使我们的生命更美好,《红楼梦》的伟大,也正在于此吧!

网友评论